close

13 Architects封面.jpg - 13 Architects Children Should Know

 

威尼斯救主堂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外部
從卡納德拉古德卡運河看到的大教堂的正面
內部

威尼斯救主堂Il Redentore,全稱Chiesa del Santissimo Redentore)是威尼斯朱代卡島上巨大的穹頂教堂,毗鄰朱代卡水道(Canale della Giudecca),主宰了該島的天際線。

修建這座教堂是為了感恩:從1575年至1576年毀滅威尼斯的黑死病中蒙解救,有46,000人,占威尼斯25-30%的人口死亡。

議會委託大建築師安德烈亞·帕拉弟奧負責設計。施工開始於1577年5月,1592年祝聖。

每年,威尼斯總督和參議員穿過一個特別建造的浮橋從Zattere到朱代卡島,出席教堂的彌撒。

救世主節仍然是威尼斯的重大節日,在7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慶祝。在前一天晚上舉行大型煙花匯演,然後是大規模遊行穿過浮橋。教堂一直是委託給嘉布遣會,大約有20人住在附設的修道院。

威尼斯救主堂是帕拉弟奧最傑出的作品之一,被認為是其職業生涯的頂峰。

這是一座巨大的白色圓頂建築,穹頂頂部是救主雕像。還有一尊較低和較大的雕像安放在立面的中央三角牆。

這種設計讓人想起帕拉迪奧設計的聖方濟各教堂(San Francesco della Vigna),在以後兩個世紀,其他建築師也反覆表現這種設計。 有人認為,其外部受到了土耳其的影響。

當然,這座建築並非狹義上的古典建築。作為一個朝聖教堂,這座建築設計了很長的中殿,這對從事古典建築的帕拉迪奧是一個挑戰。

其結果是有些折衷的建築,白色的外牆粉刷,內部灰色石頭內部,穹頂下的十字形空間。

整個室內都是不間斷的科林斯柱式

 

 

 

 

 

科林斯柱式


羅馬萬神廟的科林斯式柱

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源於古希臘,是古典建築的一種柱式。它的比列比愛奧尼柱式更為纖細,柱頭是用茛苕(Acanthus)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相對於愛奧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更強,但是在古希臘的應用並不廣泛。雅典的宙斯神廟採用的正是科林斯柱式。

 

 

 

 

 

 

難得趁著救世主節到威尼斯,除了看煙火以外,就是想要走走這座每年只開放兩天的浮橋。

威尼斯的救世主節始於十六世紀, 是當時為了慶祝黑死病結束而舉行的慶典,十六世紀在歐洲各處肆虐的黑死病,光是在威尼斯就造成五萬多人死亡。為了紀念這場瘟疫的結束,威尼斯總督在1577年7月的第三個週日宣布瘟疫結束以後,同時邀請知名建築師帕拉底歐設計救主堂,在1592年落成並舉行祝聖禮。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威尼斯人就會在浮碼頭區(Zattere)和究岱卡區(Giudecca)之間用船隻搭起浮橋,讓總督與民眾能夠徒步至教堂舉行紀念典禮。演變至今,救世主節已成為威尼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週六半夜在聖馬可廣場前施放的煙火,總讓眾人爭睹盛況,整個聖馬可內港區船舶擁擠,喝酒狂歡加上震天響的音樂好不熱鬧。

今年的這座浮橋長達333公尺,寬3.6公尺,高1.2公尺,並設有一個高度4.2公尺的加高區域供船隻行駛通過,以34艘船撐起16個模組構成。

這橋每年就只有這麼兩天,今年趁著看煙火的機會硬是在威尼斯住了一晚(旅館費也是高得嚇人),就是為了要去看看這座橋。如果有計畫夏天到威尼斯遊玩,千萬別忘了這個在每年七月第三個週末舉辦的慶典,以聖馬可為背景三十分鐘毫不間斷的煙火,絕對會讓人覺得不虛此行。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及網路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wlib2007 的頭像
    hwlib2007

    拾繪英文繪本讀書會

    hwlib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