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 號 : Leonardo002
· 作 者 : 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
· 年 份 : 1503 - 06 年
· 原 作 材 質 : 油彩.畫板 Oil On Poplar Panel
· 原 作 尺 寸 : 77 x
· 館 藏 處 : 法國巴黎市羅浮宮博物館 Louvre Museum, Paris
達文西為義大利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工程師以及科學家。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名人中最具原創力的一位, 他最重要的成就在於科學和藝術作品之間的結合。
達文西的構圖,單純而宏偉,它不像十五世紀的構圖一樣,以一些線性視中所求到的平面來排列,而是以從 中心點放射出來或繞著內軸旋轉的形式為基石,另外他也以油彩為媒介而擴展領域,使它包含了從暗到明的 整個色域,亦即「明暗法」,他的畫和許多素描中的空間似乎都充斥著光和大氣,其人物和物体的邊緣,也 因此而有許多模糊。
1503至 1506 年間創作的「蒙娜麗莎」,它除了以傾城佳人出名之外,同時是肖像畫作的一種典型代表, 更表現了高度的油畫技巧,尤其是以其背景的暈塗效果,和蒙娜麗莎臉部及手部的明暗處理方式,全畫籠罩 在一種舒適,靜謚的氣氛之中。
這幅肖像花了達文西四年的時間,當他完成這幅肖像之後,不願把它交給佐貢多(蒙娜麗莎的丈夫)或其他 任何人。當他受到法國國王的邀請時,便帶著這幅肖像離開意大利去了法國。達文西是在法國去世的,這就 是為什麼這幅畫會在法國的緣故。
這幅以神祕氛圍的山岳風光為背景的佛羅倫斯女子肖像,可以說是肖像畫中的極品。達文西彷彿在畫中注入 了生命,如今這幅畫的色澤已黯淡,也出現了裂痕,被污垢及一層漆覆蓋著,但是仍可以令人感受到達文西 繪畫技法的深厚功力。
十五世紀之前,在義大利畫肖像畫幾乎都是描繪側面,能表現出生命氣息的作品比較少,原因之一是受到羅 馬錢幣上側面肖像畫的影響。最初會訂購肖像畫的人,只限於財力豐厚、地位崇高的階級,他們所要求的是 要能彰顯個人權力的畫像,但是到了十五世紀的時候,肖像畫開始在富裕的商賈階層中普遍起來,這些新興 的藝術贊助人比較不喜歡呆板而制式化的姿勢,而偏好能傳達畫中人個性的正面肖像畫。
達文西運用了一種暈塗法,也就是將透明的油彩層層塗上,使底層色彩的明暗界線逐漸模糊,同時他也去掉 礙眼的輪廓線,讓人物柔和的浮現出來。蒙娜麗莎的微笑永遠帶著一層柛秘的面紗,是因為她那微微翹起的 嘴角左右不太平均,嘴唇的輪廓不清晰所致,加上暈塗法使光與影微妙的融合,成功地顯出獨特的效果。
蒙娜麗莎的眼神非常的優美、溫柔,帶著股深不可測的意味看向前方。不過若仔細看收藏在羅浮宮的這幅 畫,她既沒有睫毛,也沒有眉毛。這或許是因為考量到當時佛羅倫斯所流行剃眉的美容術,於是便將眉毛和 睫毛都修掉了。她的右手輕輕地搭在左手上,姿勢十分優雅,也流露她平和、沉穩的心境。這個手臂和手的 姿勢,使身體形成一個安定的三角形構圖,引導觀者的目光隨著她的周遭而轉動,益顯畫面的動態感。
襯托蒙娜麗莎優雅姿態的背景,則是一片廣漠荒涼的山岳風景。比起她面部精細地描繪,背景的筆觸就顯得 輕快多了。達文西對偏好描繪散發神柲氣息而動人的自然景觀,因此在這幅畫中,除了中景部份蜿蜒的道路 和橋樑之外,其餘則完全不像是真實世界的景緻
~以上資料來源: http://www.ss.net.tw/page.asp?id=Leonardo002
二十世紀新造型主義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 ~ 1944﹞
蒙德里安生於荷蘭,他在取得公立學校的教學證書之後,再進了阿姆斯特丹美術學院學畫,之後他經歷了一段困難時期,畫的很多,賣掉的很少,靠在博物館臨摩和繪製科技掛圖過活。1903年,他在荷蘭布拉拜特信地區住了很長時間,此時作品多為孤立的村舍,淡紫色和灰色的神秘森林內景。1911 年底,蒙德里安來到巴黎,馬上受到立體派的影響,畫出作為本世紀繪畫中對確定主題進行不斷抽象化,名為《樹》﹝Tree﹞的唯一組畫。
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蒙德里安在荷蘭創辦一份名為《風格》﹝De Stijl﹞的雜誌,發表藝術觀念,影響當時的工業設計、繪畫和建築。同時,他也提倡一個進一步的抽象主義,後來就稱為「新造形主義」﹝Neo-Plasticism﹞,企圖把藝術和自然形象完全分離。這種主義不注重畫面的中心,放棄一切有形物體的自然造型,而是純粹運用幾何形象掌握畫面造形或形式。因此我們看到蒙德里安有許多作品是在白色的畫布上,用水平和垂直的黑線條去分割,沒有用對角斜線,然後在那些分格畫面中塗上色彩的原色,像是紅色、黃色和藍色。「新造形主義」的觀念正好與當時的未來主義﹝Futurism﹞相反,它不是去把握生活的速度和動盪不安,而是去描寫秩序,這種繪畫看起來呆板,其實那些大小不一的方格、不同顏色及長短不同的線條所產生的和諧及韻律,是極具音樂性的。
1940 年,蒙德里安移居美國後,又影響了抽象表現主義著,他一生努力繪畫的目標,就是在為現代世界尋找新的藝術形式。
作品賞析:
- 畫 名 : 構成第三號 - 紅、藍、黃與黑 Composition No. III
,with Red, Blue, Yellow, and Black
荷蘭已故藝術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發展出獨特的繪畫規則,限定只能使用直線、直角、紅、黃、藍三原色構圖,創作了一系列以方格為主的抽象畫。其中,又以1929年完成的《紅黃藍黑的構成》最為人們所知,並深受國際藏家青睞。
2015年5月,紐約佳士得印象派與現代拍賣會,《紅黃藍黑的構成》以5060萬美元(約15.7124億台幣)天價拍出,比原本預期2500萬美元(約7.763億台幣)多出兩倍,創下蒙德里安目前在藝術拍賣市場的最高紀錄。
- 構成 A﹝Composition A﹞
1920 年
油彩‧畫布,91.5 x 92 公分
國立現代美術館,羅馬﹝Rome﹞,義大利
- 紐約市﹝New York City﹞
1941 ~ 1942 年
油彩.畫布,119 x 114 公分
龐畢度藝術文化中心,巴黎﹝Paris﹞,法國
(更多蒙德里安作品欣賞請連結:http://www.ss.net.tw/list1.asp?num=147)
~ 資料來源
1.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mondrian/mondrian.ht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梵谷畫作:
十二朵向日葵 Still Life: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 |
- 編 號 : VanGogh016
- 作 者 : 梵谷 Vincent Van Gogh
- 年 份 : 1888 年
- 原 作 材 質 :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 原 作 尺 寸 : 91 x 72 cm
- 館 藏 處 : 德國慕尼黑新皮納克提美術館 Neue Pinakothek, Munich
「十二朵向日葵」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荷蘭原是鬱金香的故鄉,梵谷卻認同法國的向日葵,也許是因為鬱金香太秀氣、太嬌柔了,而粗睫糙葉、花序奔放、可充飼料的向日葵則富於泥土氣與草根性,予人無比逼真的感受,這也是梵谷為後人熟知的一幅佳作。
在這作品裡,他嘗試著要捕捉由中心向周圍旋轉的分量感。他後來到南法追求太陽,就是對於旋轉、炎熱的天體的一種熱切期望。事實上。法語的向日葵就是生長在大地上的太陽,梵谷將這聯想充份的發揮出,呈現於作品上。
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凡高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梵谷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
- 轉載自:http://www.ss.net.tw/page.asp?id=VanGogh0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克林姆-蘋果樹
- 編 號 : Klimt005
- 作 者 : 克林姆 Gustav Klimt
- 年 份 : 1912 年
- 原 作 材 質 :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 原 作 尺 寸 : 109 x 109 cm
- 館 藏 處 : 奧地利維也納國家美術畫廊 Oesterreichische Galerie, Vienna
- • 克林姆很晚才開始畫風景畫,第ㄧ幅作於1897或98年,當時他已35 歲。他的風景畫跟其餘作品相較起來較不為人知。 • 克林姆1900年開始在阿爾卑斯山下的亞特湖,度過7年6個夏天(1913 年他去義大利),ㄧ共畫了54幅風景油畫。畫面從暮春到初秋,尤以 盛夏的作品比例較高。 • 由於他沒有受過風景畫訓練,也不畫印象派那種描繪光和空氣交錯的 氣氛,而是忠實紀錄所看到的風景,同時利用設計、紋理、圖案、色 彩等超越手法,把剎那間印象變成永恆,將不斷改變的世界轉化成永 恆的天堂。 • 克林姆的風景畫,是平靜心湖的傾訴、像織錦般細緻又有秩序;但他 的肖像畫卻很不同、光怪陸離、心思複雜,不知那些人在想些什麼; 而他的寓意畫更亂,分崩離析像世紀末的浮塵、也像幽魂,寓意人間 災難何其多!
轉載自:http://web.kfsh.hc.edu.tw/ezfiles/0/1000/img/116/s0b-3024.pdf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