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 Walk in London.jpg - A Walk in London 繪本相關

(一)大笨鐘

大笨鐘(英語:Big Ben,或譯作大本鐘、大鵬鐘)是倫敦西敏宮北端鐘樓的大報時鐘的暱稱,也常代指該鐘所在的鐘樓 。鐘樓坐落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是倫敦的標誌之一。

於1858年4月10日建成,高320英尺(約合97.5公尺),是世界第三高鐘樓。

外牆上有四面巨大的鐘表朝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針有14英尺長(約合4.27公尺),國會開會期間,鐘面會發出光芒。

大本鐘直徑7公尺,重13.5噸,英國最大的鐘。每15分鐘響一次,敲響西敏鐘聲。

每年的夏季與冬天時間轉換時會把鐘停止,進行零件的修補、交換,鐘的調音等。自從興建地鐵朱比利線的西敏站之後,大本鐘受到影響,最近測量顯示大本鐘朝西北方向傾斜約半米。

大笨鐘的命名來源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稱大笨鐘的名字來自於班傑明·豪爾爵士,他負責修建了西敏宮。

2009年6月1日,歡慶啟用150週年。2012年6月26日,英國政府宣布為慶祝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將大笨鐘所在的鐘樓正式改名為伊麗莎白塔。

 大笨鐘於1843年的國會大廳失火後,由建築師拜瑞〈Charles Barry〉與普金〈Augustus Pugin〉建立這座哥德式鐘塔於國會大廳的一側,為了取代原本在大廳裡的一座長列大鐘。

大鐘在1858年4月建成,於1859年5月啟用至今,原本大笨鐘所指的只是鐘塔內的銅鐘,如今通稱整座鐘塔。這鐘塔更是成為英國最重要的地標之一。

大笨鐘的暱稱由來則眾說紛紜,有傳說當時下議院為了名字爭吵不休,有人提議要叫做「鐘之女王」,因為鐘與船都是有著陰性的代表物之一,也有人提說取做「維多利亞」來紀念當時的女王,總工程師則提議叫做「聖史迪文」,但是經過會議許久的時間都沒有討論出結果,後頭的普通議員席上救人大喊道「乾脆叫做『大笨鐘』算了!」,而這段取名故事也只是街頭巷弄裡眾說紛紜的其中一段故事。

「大笨鐘」全塔約有320英尺高,分針約14英尺長,共有4個鐘面。大鐘本身必須由人工調整運轉,由格林威治天文臺一天2次,校準大笨鐘的時間,並且與天文台內的電子鐘連結以保有大鐘的準確度,並且定期的為大笨鐘做保養和上漆的工作,若遇到天候惡劣的情形則會將大鐘暫時停擺。

BBC〈英國廣播電台〉更是以內建牽線於大笨鐘的內部收音器,運用大笨鐘的槍鐘時刻作為該電台的報時聲廣播給全世界,由此也可知這座鐘塔對於英國來說多麼的重要與貼近生活。

在大鐘的4個鐘面下方都分別刻著四句相同的拉丁文話,「主啊,請保佑我們的維多利亞女王。」意即大英帝國輝煌時期的統治者──亞力山德里娜‧維多利亞〈Alexandrina Victoria〉,祝福當時的女皇能夠帶領大英帝國航向更遠端的航道,更是一段保佑著英國直至現在的話語。

 

 

 

威斯敏斯特鐘聲

威斯敏斯特宮大本鐘

威斯敏斯特鐘聲,又名威斯敏斯特旋律西敏寺鐘聲,是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宮大笨鐘報時用的樂曲,也是國際通行的一種報時音樂。因為其最初來源於劍橋大聖瑪利亞教堂,有時也被稱作劍橋鐘聲。在大中華區上海江海關鐘樓[1]武漢江漢關大樓[2]廣州粵海關大樓[3]等建築也正在使用或曾經使用過「威斯敏斯特旋律」,台灣的八成學校亦採用這個旋律作為鈴聲[4]。2011年起北京衛視的台徽片中借用此旋律。[5]

曲調

威斯敏斯特旋律包括五個片段,每個片段都僅由E大調B3E4、F♯4和G♯4四個音高組成。 而五個片段分別是:

  1. g4, f4, e4, b3
  2. e4, g4, f4, b3
  3. e4, f4, g4, e4
  4. g4, e4, f4, b3
  5. b3, f4, g4, e4

每個片段的前三個音演奏四分音符的時長,最後一個音演奏附點二分音符的時長。

播放規則

每隔十五分鐘敲響一次,五個片段按照特定的順序進行播放,每個片段在一個小時內都會被播放兩次。此外,整點報時在播完威斯敏斯特旋律後進行,敲一次表示一點整、敲兩次表示二點整,依此類推。具體播放的順序如下[6]

過整點十五分鐘(一刻) 播放第(1)片段
 \relative c'' {\time 5/4 \key e \major gis4 fis e b2|}
0:00
半點 播放第(2)、(3)片段
 \relative c' {\time 5/4  \key e \major e4 gis fis b,2 | e4  fis gis e2|}
0:00
過半點十五分鐘(三刻) 播放第(4)、(5)、(1)片段
 \relative c'' {\time 5/4  \key e \major gis4 e fis b,2 | b4 fis' gis e2 | gis4 fis e b2|}
0:00
整點 播放第(2)、(3)、(4)、(5)片段,(報時)
 \relative c' {    \time 5/4 \key e \major e4 gis fis b,2 | e4  fis gis e2 | gis4 e fis b,2 |  b4 fis' gis e2  \bar "||"  \clef bass \time 4/4 e,1^"Big Ben"  | e1| e1 | }
0:00

可以發現,在一個小時的循環中,一刻和三刻以屬音B結束,半點和整點以主音E結束,使得威斯敏斯特旋律達到了令人滿意的音樂效果。

 

 

世界最著名的時鐘 – 倫敦大笨鐘 Big Ben

若要問世界上最著名的時鐘是哪個? 除了倫敦地標大笨鐘之外大概沒有第二個。

在開始介紹這鐘樓之前, 先請您聽一段它的鐘聲, 你就會豁然開朗我們平常聽到的打鐘響聲, 那熟悉的”噹…噹…噹……”, 背後的歷史就是來自於這座古老的鐘樓。

 

倫敦大笨鐘

倫敦大笨鐘

落成於1859年的倫敦西敏寺(Palace of Westminster)鐘樓, 英文暱稱為Big Ben, 中文則稱為大笨鐘, 到2009年已經度過了150年歲月。西敏宮也是英國國會議堂, 這座大笨鐘就坐落在國會議堂的北側, 臨著倫敦泰晤士河, 絕對是到倫敦旅行觀光客必去之著名景點。

鐘樓本身高96.3公尺, 頂上的時鐘已成為世界塔鐘的傳奇, 除了150年來精準的呈現時間之外, 產生那經典的鐘聲則來自於塔頂的一大四小的鐘。從本文開頭鐘聲錄音你可以聽出來(如果沒聽趕快去聽), 在熟悉的鐘聲響完之後會有沉穩的敲鐘聲, 開始的這些鐘聲是由四個編鐘所產生, 最後的報時鐘聲則是由重達13.5公噸的主鐘每一小時敲一次, 所以在午夜敲
12響就是這麼來的。

居住在倫敦的居民, 可以一邊聽大笨鐘發出的敲鐘聲, 一邊數總共幾下, 這就是目前整點時間。另外這大笨鐘的鐘聲也透過廣播發出, 因此就有人想出了跟大笨鐘鐘聲相關的福爾摩斯辦案問題, 一個女孩被蒙面綁架在倫敦, 她從耳朵聽到了13響的鐘聲, 為什麼?

倫敦大笨鐘能夠在150年來成為舉世計時的標準, 在那古早的年代, 既沒有電波計時, 也沒有銫原子鐘, 靠得就是精密的物理機械結構, 這些機械結構也設計有做精密微調時間的設計, 已確保時鐘能夠持續精準。整個計時裝置由齒輪跟擺捶而成, 透過大小齒輪來控制時/分/秒針, 這些齒輪還能在在整點的時候連動大小鐘敲出鐘聲。在現代回想在150年前的英國人就能夠造出這麼精細的機械, 可想而知英國當時國力的強大可以投入許多科技產品的發明。

大笨鐘內部構造

大笨鐘內部構造

 

大笨鐘齒輪結構

大笨鐘齒輪結構 

這座鐘樓現在已經跟紐約時代廣場大蘋果落下一樣, 是每年12月31日倒數計時迎接新年來臨重要的聚集場所, 在度過午夜之後大笨鐘敲響12聲鐘響之後一同迎接新的一年來臨。

Big Ben New Year

Big Ben New Year

倫敦Big Ben承載計時150年, 成為鐘樓樣式經典, 即使沒有見過鐘樓本身, 它的鐘聲也成了當今全球各式各樣電子打鐘聲的原始範本, 融入了每個人的生活中。時代在變遷, 如今現代人已經不需要住在倫敦附近, 以聽得到大笨鐘的敲鐘時間來得知目前幾點鐘, 透過時間精確的電波時計, 倫敦居民可以接收來自倫敦北方Anthorn所發射頻率為60kHz, 代號為MSF的英國電波對時信號。透過這對時信號, 只要在家擁有電波時計即能輕鬆校正時間。

英國對時電波發射站

英國對時電波發射站

 

(二)黑頭車

 首都倫敦的黑色大頭計程車,跟紅色電話亭一樣,都是這個城市的招牌標誌,而從1907年計程車,裝上計費碼表營業開始,到2007年正好滿一百年了,隨著時代變遷,倫敦的交通生態多少有些改變,不過觀光客甚至老倫敦人,都還是獨鍾傳統黑色大頭車。

許多到過倫敦旅遊的人,對於黑色計程車渾厚的外型,以及貼心的服務都印象深刻,雖然隨著時代變遷,街頭出現許多五顏六色的小計程車,不過黑色大頭車,始終在民眾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法國觀光客:「計程車是英國的標誌,很棒的標誌,英國如果沒了黑色計程車和紅色的巴士,就不像是英國了。」

美國觀光客 巴伯特:「當我走出地鐵準備搭計程車,外面有兩輛黑色計程車,和一輛粉紅色的在排班,我出於懷舊之心,還是會想搭黑色的車。」

黑頭計程車的運將,在當地也是備受尊重的行業,因為駕駛資格很難取得,意者必須身家清白沒有前科,而且必須先報名駕駛學校,經過三年的學習,熟悉三百條大街小巷之後,還要通過嚴格的資格考,才能正式上路營業,而這種計程車價格也比較貴,起跳至少7、8塊英鎊,合台幣大約500塊。

倫敦觀光局發言人 庫林:「他們是觀光客的好幫手,通常觀光客下了飛機之後,第一個遇到的就是計程車司機,所以他們真的是倫敦的大使,幫助訪客在這個城市,有最特別的體驗。」

倫敦的計程車產業,開始於1903年,當時全國只有一台車,真正蓬勃發展起來,要算是1907年全國723台黑頭車,全部加裝計費里程表,上街營運開始算起,黑頭計程車,從此逐漸變成全球通曉的倫敦標誌,到2007年1月21日,已經整整一百年了,雖然歷史悠久,還是受到大家的喜愛,黑色大頭車還將繼續在倫敦街頭,為大家服務。

 

(三)雙層巴士

雙層公車,或稱作雙層巴士,是指載客車廂由上下兩層組成的公共汽車。

雙層公車由兩層構成,兩層之間有樓梯相連接,樓梯在車廂的中部或後部。大多的公車有兩扇車門,分別設在車的前部和中部。雖然汽車的長度和寬度與一般公車並無差別,但由於多了一層,車輛高度比其他的高,這使得此種車型的運載量比其它車要大。

一輛雙層巴士連接上下層車廂的樓梯

雙層公車起源於英國,其中行走倫敦的紅色雙層公車,更是英國的「國寶」。

在一些大英國協國家,諸如印度、香港、新加坡、南非等地,雙層公車是主要的通勤交通工具之一(另外德國,特別是北部德國城市也大量使用)。

由於車體龐大,重心較高,駕駛員和乘客都要特別注意乘車安全,因此,雙層公車在設計上需更慎重考慮其車體和物理特性對機械設計和運行的影響。而為免更進一步將車輛重心升高,乘客一般也不能站在上層,以免公車翻側。

在一些地方例如香港,新型號公車必須通過傾斜測試。 )不少地方例如中國大陸、台灣和澳門,都曾引進過雙層公車,但由於行車安全、經營成本,甚至是人行天橋的高度限制等因素,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在目前一些歐洲、北美城市及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日本一些城市,雖也有雙層公車,惟主要還是作為觀光公車以及長途客運。這些車通常有兩種,分別為車身低矮,設有後置樓梯及行李艙的雙層遊覽車,以及上層是露天或半露天的雙層觀光公車。

露天的雙層巴士

1912年,當時擁有大部分倫敦地鐵通道的The Underground公司(即「倫敦地下電氣鐵路有限公司(UERL))」)收購了倫敦馬拉公共汽車公司(LGOC)。

在1933年,LGOC隨著剩下的地鐵公司,都變成了新倫敦客運委員會的一份子,因此,該公司的名字London General也變成了London Transport,也就是紅色倫敦巴士的代名詞。

LPTB是負責倫敦當地旅客運輸最大的公司,它包含了London General green country buses、綠線客運、Tilling Group和一些獨立經營的公司。

倫敦巴士經過以下歷任單位經營:LPTB (1933 to 1948)、倫敦交通行政局 (1948 to 1963)、London Transport Board (1963 to 1970)、大倫敦議會 (1970 to 1984)和倫敦地區交通 (1984 to 2000)。

然而卻在1969年時,綠色國家服務在大倫敦議會的領域外將其名改為倫敦國家,並且和綠線客運合併並成為另一間新公司,更名為倫敦國家巴士服務,並於1970年時變成了國家巴士公司的一部分。

1980年代時,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決定將大不列巔的巴士營運產業私有化,當時這些單位原先是由倫敦交通局掌管倫敦,主要大城市則是交由大市政廳掌管,至於其他小地區則是由政府單位的國家巴士公司和蘇格蘭巴士來管理。

由於大量的政策因素,倫敦巴士的經營模式和其他地區略有不同,在倫敦已有屬於倫敦交通局的倫敦巴士,他們以免責的方式退出合約,但還是配合政府所規定的服務水準和費用。

雖然當今的倫敦巴士所有權已從政府的倫敦地區交通轉移至市政府的倫敦交通局,並且其中一部分在2000年時已變成了新的大倫敦政府,但是這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法詩計時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wlib2007 的頭像
    hwlib2007

    拾繪英文繪本讀書會

    hwlib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