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說明:鐵力士山腳下的邊境小鎮
照片提供:Rebecca(2008年德,瑞,奧個人旅行途中拍攝)
【讀後心得】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山坡上面野花多,野花………..”
第一眼看到“Changing countryside”繪本封面,心底便響起這首兒時耳熟能詳的歌詞。
這是我們第二本的無字繪本,習慣於書中文字裡尋求揣度作者傳達的意念及想法—面對無字圖文書,我在閱讀之初總有點心慌。
故事講述的是德國邊境小鎮Gullen自1953年初夏起,長達20年間的風貌變遷。因著老師交待的作業之故,我不斷來回翻閱書中寫實精美的七幅風景畫報。仔細觀見作家用細膩筆觸,忠實記錄下這山間小鎮每三年的變化。一幅幅畫串連起小鎮歷經現代化發展後,產生巨大變異的過程。
故事就從靜謐山村小鎮的暮春說起~質樸的農村牧野,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孩子也在自然純淨中悠遊嬉戲。我們能在花開花落,候鳥來去間知悉春夏秋冬。在畫面中大自然物種的更迭裡了悟四季生活。
然而,長長鐵軌的那頭,扮演靈魂角色的火車隆隆帶來了工業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同時,卻也帶來地貌環境的嚴重破壞和更多的污染;農村凋零後,人口大量外移。雖說,人們的生活隨之愈加舒適便利。但,快速的發展建設,置身於刺耳噪音,公路塵土飛揚的都市叢林。人們忙於為生活奔波,可悲地只能侷限在硬冷的水泥建物裡穿梭窩居。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早已不復以往鄉居時的緊密,變得冰冷疏離。儘管,繪者用這些寫實記錄呈現的是小鎮的變異。但,被改變的,我想不只是自然環境,還有人們的生活型態。闔上書扉,讓人會不禁反思~工業文明高度發展帶來的究竟是幸福?還是失落?
現時,故事的發生地,這樣的改變是否仍舊持續呢?
回想起幾年前,曾帶著孩子到德、瑞兩國旅行。旅途中所見,是阿爾卑斯山群峰山陵翠綠,牧牛鈴噹聲響幽然山間,仍是令人神往駐足的田園牧野。不禁對於工業大國-德國近十數年來,反思致力於綠生態的重建魄力執行,深感佩服。
反觀,過去同樣擁有高山綠水,美麗田野的我們。對於這塊我們代代滋養生息的土地,是否也能夠再度擁抱自然?還是只能任由舉著建設發展大旗的“挖土機”依舊年年作響?
我的心,這樣隱隱地擔慮~
(By Rebecca)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