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像,70年前的美國是如此的樣貌~
從自然質樸到炫麗燈火,從寧靜恬適的鄉間轉入高樓林立的繁華城市。
從慢行的古式馬車,穿越由鏟土機所推進出的條條道路,引領我們在轉瞬間鑽進快速地鐵月台上匆忙急行的人群裡。
作者Virginia就像位優秀的記錄片導演,透過其執導的『小房子』,畫筆詳實記錄下在那個時代美國的城鄉發展歷程。儘管起初我先是訝然於70年前的美國城市文明與其驚人的高度發展,但最終覆上書頁後心裡卻有另一番感懷。
一直覺得“家”應該是有著人們情感交流溫度的所在。而那一間間,一棟棟的“房子”就是替我們保留情感溫度,以及記錄我們真實存在的地方。
然,,曾幾何時,在年少時候能夠無慮悠遊的環境,因著文明快速地發展而消失不再。人與人之間,情感逐漸疏離。即便是親如家人,在同一個屋簷下,心靈上也無法緊密相依。就像是書中那獨自佇立在都市叢林內的“小房子”,最初的真心笑容隨著圍繞四周的嘈雜而崩壞。我們不再留意生活的四季更迭,更無心停下腳步來欣賞月圓、月缺以及花開花落。於是,我們便慢慢迷失在虛幻的絢目繁華裡,也慢慢失去真切快樂的能力。
但,一本半個世紀前的繪本『小房子』,讓我們有機會跟著Virginia同步觀閱小房子找回最初微笑的故事記錄。經由這樣的歷程,不正是提醒對現時生活偶有淡淡喟歎的我。不論,世代的外在樣貌如何變化。若要保有心靈快樂的源泉,那就不妨以那總是生生不息運行的大自然為師。拋卻過多的物質貪念與欲望,用心在與所愛的人情感互動。惟有回歸生命單純的初衷,才能為我們內心的那間“小房子”找回真正“家”的溫度。
後記:
數年前我因著對老家面臨強制拆遷的無奈,特別刻意挑選了“小房子”作為女兒的故事讀本。當時的心情是不捨….,但遺憾的是倉促間我們始終未能留下任何片段,來向這個我從小生長的房子好好說聲道別。
而因緣際會,在不同的時空下此次再次重讀“小房子”。藉由一張古老的照片,翻轉出心中對老家的記憶。當自己終於能清楚述說老家的種種點滴,彷彿是開啟深藏心中許久的時空膠囊。讓我能用語言來重溫對過去生活的美好懷想,整理好曾經遺憾的心情。我想這應該是對於老家那已不復存在的“小房子”最好的紀念,也是在閱讀中一種意外的收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