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就是你所吃的,這句名言震撼人心,但多數人其實不知道時下食物到底出什麼問題,只有少數人在乎市場食物真相,也關切食物在全球旅行消耗多少能源,涉及多少剝削。 
  
 這少數人可能開始留心選擇食物,再更進一步,則要確認食物來源,而《自耕自食,奇蹟的一年》(天下文化)一書作者金索夫,竟乾脆投入一年時間實驗自耕自食。這等於為爭取「飲食絕對自主權」,從龐大的現代食物鏈中出走,回頭去面對一個人如何在天地間討生活的原始挑戰。

 本書寫的正是作者一家四口在美國山鄉合力迎接這個挑戰的故事。作者邊說故事邊旁徵博引,幾乎為讀者「一網打盡」近年全球發燒的農、食議題,像食物里程、慢食運動、糧荒危機、公平交易、基改作物、種子權、小農大價值、社區支持型農業、「有機」未必「有心」、禽畜「人道飼養」、工業化食品加工與農耕方式之禍,以及到底能不能喝牛奶、該不該吃肉……。

 作者也邊挖土種菜,邊對世人拋出一個大哉問:
 我們向來把受教育當脫離勞力工作與泥土的關鍵,而這兩者正是務農的要素,今人因對農事無知,不明白食物來源,只能在超市貨架前當戒慎恐懼的「標籤讀者」,連「晚餐吃什麼」這種生活常識都無法做出信心飽滿的抉擇,這樣的教育實際嗎?她甚至擔心,時下青少年若單獨留在豐饒的農場上也可能餓死。 

 本書顯然主張,「吃東西的人一定要明白,我們怎麼吃就決定了世界怎麼被使用」,因此人們即使無法務農也該力行「吃在地吃當令」,如此方能吃得好、對身體好、對環境好,也能「內化對社區和土地的連結與信任」。

 然而,本書最迷人的並非以上觀念與行動,而是散佈在各章節中關於廚房的美妙論述。 

 作者歌頌其熱愛下廚的家族傳統,指出廚房應是家庭生活中心,但她感慨如今廚藝已瀕臨滅絕,人們紛紛交出家務換取職業,獲得經濟獨立和世俗影響力,卻放棄廚房裡溫熱麵糰發酵的香氣、養育子女從容的步調、揉塑家人飲食品味和創造家人生命記憶的任務,這其實是樁「魔鬼交易」。現代人自稱沒時間下廚很容易,但搞清楚把下廚時間拿去做什麼、為何比下廚更有價值,可就難了。

 下廚這件古老家事,經作者「開宗明義」,已等於既保健又省錢、且是一個人捍衛生活文化、支持永續農耕、挽救地球生態最實際也最時髦的起步方式。

 或許可以說,廚房才是作者發動這場「飲食革命」真正的起點;而革命的目的,也在「復育」能讓人安心享受天生地養的幸福廚房。
(本文已於八月底發表於中國時報開卷周報) 

 
------此文章系節錄自夏瑞紅之部落格"紅牌直報"
 
 
我覺得最令人動容的是被我mark起來藍色字體的那一段
 
"現代人賦予"家庭主婦"最卑微的地位
卻也是造就了這一代人最悲哀的一面"
 
這是我們這一代中間份子值得品味思考的問題
也決定了我們下一代的未來
 
"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
 
錯誤的決定也決定了錯誤的未來"
 
共勉之
                              ~~~~~By Vivia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wlib2007 的頭像
    hwlib2007

    拾繪英文繪本讀書會

    hwlib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