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敦煌壁畫」的圖片搜尋結果敦煌壁畫

敦煌市

敦煌市
20060424083413.jpg
敦煌街頭的雕塑「反彈琵琶伎樂天」
Location of Dunhuang within Gansu (China).png
敦煌市的地理位置
概覽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 甘肅省酒泉市
區劃類別 縣級市
區劃代碼 620982
地理
總面積 31200平方千米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2006年) 14萬
其它
郵政編碼 736200
電話區號 +86 (0)0937

敦煌市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是酒泉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來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而聞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

 


歷史

壁畫:絲綢之路上的商隊
敦煌賓館
敦煌古典舞
月牙泉邊的旅遊餐廳

春秋時,此地因「地產好瓜」得名瓜州。戰國時,月氏逐漸強大,吞併羌人,趕走烏孫,這裡屬大月氏國。

秦漢之際,雄踞漠北的匈奴崛起,打敗月氏,占據敦煌。西漢武帝時,經過反擊匈奴的戰爭,迫使匈奴「遠循」,河西地區歸入漢朝版圖;元鼎六年(前111年)設置敦煌郡,意「敦,大也,煌,盛也」,為河西四郡之一。張騫通西域的「鑿空」之行,開通了影響深遠的絲綢之路。新莽時一度改稱敦德。東漢建立,復名敦煌郡。竇融率河西歸服。由於北匈奴控制了西域,敦煌郡既擔負著防禦匈奴進攻的重任。這一時期,敦煌經濟發展、地位提高,中央主管西域事務的護西域副尉長駐敦煌,這裡成為統轄西域的軍政中心。

魏文帝曹丕篡位以後,派兵消滅了河西的割據勢力,委派尹奉為敦煌太守。西晉時敦煌出現了索靖索襲、宋纖、氾騰等一批名儒。前涼以這裡地處大漠之中,而置沙州,後來成為西涼國都。

東晉前涼時將敦煌、晉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護、戊巳校尉、玉門大護軍三營合設沙州;前秦二年(366年)始開鑿莫高窟;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西涼國,初都敦煌。

北魏初(439年)置敦煌鎮,526年置瓜州,敦煌為治所。漢魏之際多戰亂,但敦煌經濟日漸繁榮,中原文化傳播,佛教東漸,成為五涼文化中心。北周初置沙州,564年為鳴沙縣,屬敦煌郡,因鳴沙山得名。

隋朝初廢郡置瓜州,初期敦煌被遊牧民族突厥吐谷渾占據。隋煬帝即位後,出兵擊破吐谷渾西突厥也被迫投降,重新控制敦煌,絲綢之路再度打通。大業三年(607年)復置敦煌郡,罷鳴沙縣復名敦煌縣。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置沙州,敦煌進入興盛時期。建中二年(781年),為吐蕃占領,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人士張議潮募兵集眾起義,經過血戰奪回敦煌城,使河西地區重歸唐王朝,大中五年(851年)唐廷在敦煌設置歸義軍,並任命張議潮為敦煌歸義軍節度使

後梁末帝朱友貞乾化二年(914年)敦煌迎來一位新的統治者曹議金。他主張與近鄰修好並大力農牧業,使敦煌恢復了一派繁華的景象,莫高窟的開始了一個以大洞窟開鑿為主的時代。

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敦煌為西夏占領,統治敦煌達191年。元滅西夏後,於至元十四年(1277年)復設沙州。1280年升為沙州路總管府,隸屬甘肅行中書省。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改為沙州衛,後增設罕東左衛。嘉靖七年(1528年)因葉爾羌汗國攻擊,關閉嘉峪關,從此瓜州、沙州成為葉爾羌汗國領土。

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設沙州所,旋升為沙州衛。雍正四年(1726年),從甘肅56州縣移民2400多戶到沙州屯墾。乾隆三十五年(1760年)改為敦煌縣。1949年9月28日敦煌解放,10月7日成立敦煌縣人民政府,屬酒泉地區。

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9月28日撤縣設敦煌市(縣級),隸屬於地級酒泉市

敦煌位於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境內有漢代所築的兩座長城關隘玉門關陽關,均為軍事要塞,是漢唐王朝和西域的分界點。後人詩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西出陽關無故人」,以及古琴名曲「陽關三疊」等,都是指此處。今兩關及長城遺址尚存。附近還有懸泉置遺址,為漢晉時期的驛站遺址。

地理

敦煌地處青藏高原北部邊緣、河西走廊的西端。黨河穿越境內,兩岸有綠洲,此外的四周均被塔克拉瑪干沙漠所環繞。全市年平均氣溫9.5 ℃,降水量42毫米。主要的作物是棉花小麥玉米水果等,為甘肅省重要產棉區之一。

氣候

[隱藏]敦煌市(平均數據1971-2000年,極端數據1951-2010年)氣候平均數據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
歷史最高溫 ℃(℉) 9.7
(49.5)
18.0
(64.4)
28.8
(83.8)
35.6
(96.1)
37.2
(99)
40.8
(105.4)
41.7
(107.1)
39.9
(103.8)
36.4
(97.5)
30.9
(87.6)
20.4
(68.7)
10.4
(50.7)
41.7
(107.1)
平均高溫 ℃(℉) −0.8
(30.6)
4.9
(40.8)
12.7
(54.9)
21.2
(70.2)
27.0
(80.6)
30.9
(87.6)
32.7
(90.9)
31.7
(89.1)
26.8
(80.2)
18.8
(65.8)
8.4
(47.1)
0.6
(33.1)
17.9
(64.2)
每日平均氣溫 ℃(℉) −8.3
(17.1)
−3.4
(25.9)
4.3
(39.7)
12.5
(54.5)
18.6
(65.5)
22.7
(72.9)
24.6
(76.3)
23.1
(73.6)
17.0
(62.6)
8.6
(47.5)
0.5
(32.9)
−6.4
(20.5)
9.48
(49.08)
平均低溫 ℃(℉) −14.6
(5.7)
−10.5
(13.1)
−3.2
(26.2)
4.1
(39.4)
9.6
(49.3)
13.9
(57)
16.4
(61.5)
14.6
(58.3)
8.5
(47.3)
0.6
(33.1)
−5.5
(22.1)
−12.0
(10.4)
1.8
(35.2)
歷史最低溫 ℃(℉) −28.5
(−19.3)
−25.1
(−13.2)
−16.9
(1.6)
−9.0
(15.8)
−1.9
(28.6)
4.0
(39.2)
8.6
(47.5)
4.4
(39.9)
−4.2
(24.4)
−14.3
(6.3)
−23.0
(−9.4)
−30.5
(−22.9)
−30.5
(−22.9)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0.8
(0.031)
0.8
(0.031)
2.1
(0.083)
2.4
(0.094)
2.4
(0.094)
8.0
(0.315)
15.2
(0.598)
6.3
(0.248)
1.5
(0.059)
0.8
(0.031)
1.3
(0.051)
0.8
(0.031)
42.4
(1.666)
平均降水日數(≥ 0.1 mm) 1.5 0.9 1.2 1.3 1.3 3.7 4.8 2.6 0.9 0.5 1.1 1.3 21.1
平均相對濕度(%) 52 40 35 31 33 42 45 45 45 45 51 55 43.3
每月平均日照時數 219.0 218.6 254.9 282.4 320.2 313.6 318.9 316.1 296.1 280.8 230.4 206.8 3,257.8

 

文化和旅遊

莫高窟

莫高窟
由敦煌市城區通向鳴沙山—月牙泉的公路

舉世矚目的莫高窟則位於敦煌城區東南方向的鳴沙山上,於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莫高窟俗稱「千佛洞」,開鑿於前秦,在以後的一千多年裡均有續建,直至元朝,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寺。有洞窟近500座,壁畫數萬平方米,內容以佛教為主,美輪美奐,被稱為「石窟藝術寶庫」。20世紀初曾發現藏經洞,內藏4萬多件經卷等文物,但在20世紀初大量流失至歐美國家。莫高窟西南的西千佛洞以及相鄰瓜州縣榆林窟亦相類似,附近相似的石窟藝術被統稱為「敦煌石窟」。目前,國際上已經興起了以研究敦煌石窟及相關文化、歷史為主的「敦煌學」。中國政府亦在這裡建立了國家級的敦煌研究院

鳴沙山和月牙泉

敦煌城南的鳴沙山月牙泉也是一處著名風景區。鳴沙山沙分五色,當有大量人群從沙山上下滑時可轟鳴作響。山中環抱有月牙泉,其形狀宛若一彎新月,水色蔚藍,清澈如鏡。但一度因過度開發當地地下水資源,而導致水位不斷下降。近年來,當地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目前正在緩慢恢復中。

 

能源

甘肅敦煌太陽能電廠(10MW,光伏太陽能)。

甘肅敦煌太陽能公園是約9平方公里的大型太陽能光伏電站,並產生10兆瓦的電力,地處西南部。這是中國最大的當時在2009年7月落成的750千伏的輸電線路。

交通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wlib2007 的頭像
    hwlib2007

    拾繪英文繪本讀書會

    hwlib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