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老師帶領我們讀了有關料理主題的繪本,每學期要拍的團體照也不若以往從衣服顏色上來設想,而是老師直接指定大家要穿上圍裙來拍照,正跟我們讀的繪本主題相互呼應呢!此外,這學期的主題分享也是跟食有關,就有請各位美女同學們撥冗上來跟大家分享「我最喜歡的料理」囉!
Anita:
說到喜歡的料理,真的是一籮筐。 不挑食的我, 舉凡各種食物接受度都很高, 無論是各國料理或是夜市美食, 通通來者不拒。而這當中,香菇赤肉羹應該是最有情感的。
國中時期在鄰近的城鎮北港就讀, 鮮少外食的我離家後總算有些飲食自主權, 而香菇赤肉羹便是我百吃不膩的好味道。滿滿的一碗肉羹有濃郁的香菇柴魚蛋液的香氣, 切片的香菇、細切的筍絲, 裹上粉吃起來滑滑嫩嫩的赤肉(豬里肌肉), 盛碗時灑上一點白胡椒及香菜, 這樣的真材實料吃起來真是美味滿足啊! 爾後過了一段趕公車的日子,但時間再緊湊也要來上一碗再心滿意足地去搭車。
長大後雖然慢慢接觸到各地美食,不挑嘴的我也總能欣然接受各式料理。但只要在路上看到香菇赤肉羹(一定是豬肉條的赤肉羹而不是肉羹喔!)特別是標明"北港赤肉羹"總是特別興奮, 非得來上一碗不可。 我想除了喜歡那個好滋味外應該也是對青春的一種回味及懷念吧!
Grace:
我愛吃,喜歡吃的東西也很多,真要選出一個最喜歡的料理,還真是難哪!想來想去想了半天,決定就以「剝皮辣椒蛤蠣雞湯」來做代表吧!天冷時煮鍋熱呼呼的湯全家一起喝,感覺就很幸福,而剝皮辣椒蛤蠣雞湯因為材料簡單容易煮又超好喝的,我特愛!放了剝皮辣椒及湯汁進去鍋內一起煮,然後辣辣的喝、熱熱的喝、喝完一大碗公就全驅寒氣,只剩暖呼呼的身體及心滿意足的心情,很愛!
Jessica:
在家庭即工廠的年代,那時後的我大約是國小1、2年級的年紀。每天放學回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媽媽規定的裝電燈泡的紙盒子摺完。尤其到暑假時,是從早上一直做到晚上才能休息,而且常常碰到老闆在催貨,做完馬上載走,接著材料又送到門口,
那時候最大的享受就是下午的時候,麵包車載著香噴噴的麵包沿路叫賣,如果當天有達到媽媽規定完成的數量,媽媽就會破例買個菠蘿麵包犒賞我們,拿到麵包的我們是既滿足又捨不得吃,常常一個麵包從下午吃到晚上,永遠忘不了菠蘿麵包的滋味。
所以一直到現在,只要經過麵包店,菠蘿麵包都是我第一個選項。無奈的是知道菠蘿麵包是熱烈破表的食物後,為了健康考量,只好改成淺嚐即止,菠蘿麵包的滋味就慢慢的成為記憶中的味道。
Mandy:
我好像沒什麼不喜歡極其厭惡的料理,很好養的我想了半天,腦袋中浮出的是料理是"麻油雞",ˋ我婆婆的雞酒料理,是我在做月子時期幾乎每天必吃的料理,客家人的雞酒都是全酒煮的,北港帶回的麻油爆香拍碎的薑片,煸致微微上色後倒入自家養殺的土雞,炒過後加入全酒煮到酒氣蒸發滿室麻油酒香;老大出生時是寒冷的11月,那時喝上一鍋雞酒真是滿滿的滿足,有時還會有麻油腰只,那都是我以前沒有吃過的,老二出生在炎熱的7月,那時婆婆年紀大了,夏天幫媳婦坐月子累過頭發生一項趣事,一樣的雞酒但我怎麼吃就是不對,婆婆已經加了最多的薑和酒和麻油了,但一直被我打槍味道不對,直到快滿月婆婆的大姊來幫忙,才發現原來是用錯麻油了,因為不識字的婆婆託人北港帶回的是....白麻油,難怪怎麼煮味道就是不對,還好我還是身強力壯...真的是懷念的味道~~~
Rebecca:
對許多人來說,打從一出生第一次接觸到的味覺感受應該就是媽媽的味道吧?!
而隨著年歲增長,物換星移,環境變異。
無論身在何處,正值年少或已是眼花髮白。對於那般熟悉的味道,始終是有著難以言喻的眷戀。
所以,如果你問我最喜歡的料理是什麼?那麼,我想答案會是”阿母的手路菜”吧!
記得從小爸爸警界同學或同事們最喜歡到我家宿舍裡同聚蹭頓飯,即便是一碗家常再不過的醤油蛋炒飯。那些不管是年輕警察叔叔或是伯伯長輩總是吃得津津有味。而在那有如眷村般大家庭的台鐵宿舍裡,我家阿母手藝也是南北各省,不管原住民、客家或閩南的媽媽都是讚譽有佳的。
我的父母都是來自嘉南山城的北漂遊子。儘管,教育程度不高的母親,出嫁前富裕地主的外公家裡大家族內的一切廚務都全由幾位兄嫂掌持,其實少女時並沒能有什麼機會下廚學藝。
不過,我想廚藝是需要些天分的。
成為新嫁娘的阿母很快地就因著嗷嗷待哺的生活所需,加上台鐵宿舍裡其他資深媽媽鄰里調教與交流,練就了一身好廚藝。
即便是在只有一個深釜煮水、瓦斯爐、大同電鍋的年代,阿母就像魔術師,小小簡陋的廚房裡照樣能變出一道道美味飄香。
記憶中,一年四季,阿母總會依時節令,各式菜色任由巧手變換。
春來清明捲潤餅
夏至端午包粽、鹹甜米苔目、仙草愛玉消暑熱。
秋收時用南部家鄉收割後的新米,炒上一鍋金黃南瓜飯,讓孩子們打打牙祭。
年末尾牙呷刈包(虎咬豬),滿口福氣迎佳境。
隆冬過年大菜團圓聚:自製香腸、炊蒸菜頭粿、魷魚螺肉蒜
不過,其中我最愛的還是阿母的招牌菜-“炒米粉”。
用風城特有九降風吹製而成的”炊粉”(台語唸法),用我家特別請老師傅砌作而成的大灶鐵鍋爆香食材,醬香鍋氣將料多多的炊粉炒到乾爽,香氣四溢。每每都讓從小就胃弱的我,甘願犯著消化不良發作,也非得扒塞上幾碗才會心滿意足。
長大後,儘管嘗遍各式異國鮮味,也為暗自叛逆而愛上阿母百般告誡禁止的牛肉麵。
只不過,就算這些年,世界繞了一圈,終究自己的味覺才是最誠實的。我心心念念還是那南部特有鹹中帶甜的台味(胃)。
雖然,媽媽已是體力逐漸衰弱的年歲,加上幾年前父親的猝逝打擊。阿母過去那一道道豐盛垂涎的手路菜早已不復見,但久久回味在我們心中,那許許多多順應時令的菜色,在那個困頓的年代為我們這個家守護的滋味。彷彿就有種先苦後甘的後韻,需要許久歲月歷練醞釀,才能慢慢咀嚼出苦中回甘的幸福之味。
不禁回想起小時候那些嚐過阿母一碗簡單醬油蛋炒飯的叔伯們臉上的滿足有淚,或許對當時同為北漂遊子來説,咀嚼的是一種能被療癒的思鄉媽媽味。
而,那獨有的一匙甜正是對家溫暖永遠的依戀。
Susan:
當老師要我們寫我最喜歡的料理時,我想了很久…..,因為以我這麼愛吃的人,實在很難想出最喜歡的料理是什麼,因為只要是好吃的東西我都喜歡。認真的想了一下我最喜歡的料理我想應該是有關於魚的料理我都愛,不管是煎的、蒸的、煮湯的我都愛,可能是因為從小爸媽說吃魚的小孩會很聰明吧!所以就很愛吃魚,現在想想好像也沒有比較聰明。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