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介紹》
海龜是海洋龜類的總稱,所有龜鱉目動物中唯一生活在海洋的物種,分布範圍十分廣泛,分布於除北冰洋外的全球海域中。背上有殼,其花紋較一般陸龜或河龜複雜,殼的外型是扁平流線形,腳為船槳狀。
海龜長可達1米多,壽命最大為150歲左右。最大型的海龜是棱皮龜,長達2米,重達1噸。最小的是橄欖綠鱗龜,有75厘米長,40公斤重。
海龜的特徵
海龜最獨特的地方就是龜殼。它可以保護海龜不受侵犯,讓它們在海底自由遊動。除了棱皮龜,所有的海龜都有殼。棱皮龜有一層很厚的油質皮膚在身上,呈現出5條縱棱。與陸龜不同的是,海龜不能將它們的頭部和四肢縮回到殼裏。它們的四肢成船槳的形狀,從而使它們可以在海中靈活地游泳,前肢主要用來推動海龜向前,後肢就像方向舵一樣在遊動時掌控方向。
此外,海龜的鹽腺可以將體內多餘的鹽分泌出來。在成熟之前雄性和雌性海龜的體態是一樣的。當雄性海龜成熟時,尾巴變長變厚,因為生殖器官就在尾巴底部。
棱皮龜如同動漫中龜仙人的坐騎
棱皮龜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龜,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之一。
水母是棱皮龜的食物之一
棱皮龜雜食性,主要以魚、蝦、蟹、烏賊等等比它小的海洋生物,它的食譜中還包括了長有毒刺細胞的水母。它的嘴裏沒有牙齒,但是卻在食道內壁有大而銳利的角質皮刺,可以磨碎食物,然後再進入胃、腸進行消化吸收。由於棱皮龜的視力不好,經常誤將塑料當作水母食用導致死亡。
海龜的生活習性
海龜喜歡熱帶及溫帶淺海水域,以肺呼吸,產卵時必須回到陸地上,不同海龜的主食都不大相同,多數海龜都是迴游性的,在繁殖季時會從覓食棲地回到產卵棲地,多數會回到當初出生地,進行交配及產卵。
大多數的海龜生存在比較淺的沿海水域、海灣、瀉湖、珊瑚礁或流入大海的河口。人類通常在世界各地溫暖舒適的海域發現海龜。海龜生活於近海上層。以魚類、頭足綱動物、甲殼動物以及海藻等為食。海龜雖然沒有牙齒,但是它們的喙卻非常銳利,不同種類的海龜就有不同的飲食習慣。海龜分為草食,肉食和雜食。
海龜的繁殖方式
每年4~10月為海龜繁殖季節,常在礁盤附近水面交配,需3~4小時。雌海龜每年產卵多次,每次產91~157枚卵。夜間,雌海龜一般選擇坡度小、沙質鬆軟的海灘登陸。
找到合適的產卵地點後,雌海龜就會掘出一個洞穴,然後在洞穴里產卵。卵呈白色,圓形,堅韌而有彈性,同時雌海龜還會排出大量的粘液,附着在卵的表面,以形成保護層,防止水分蒸發。
海龜產完卵後,雌海龜會仔細地用後肢將周圍的沙土撥回洞穴中,蓋住自己的卵,然後慢慢爬出洞穴,再用前肢將洞穴的沙土弄平,爬回海中。海龜沒有看護卵的習性。
台灣的海龜~綠蠵龜
過去由台灣北部沿著東部部海岸到南部,一直到多數的離島,除了西部海岸潮差過大,有沙灘的地方,大多曾有海龜上岸產卵。但因為過去長期過度的捕捉利用,如剝製成海龜標本及利用龜肉加工,加上許多重要產卵地也因為各種不當的人工設施(如防波堤、港口、臨海道路等)而遭受破壞。如今大部分的產卵地已在最近的幾十年內快速消失,少數僅存的海龜產卵地,每年上岸產卵的母龜數量也是寥寥可數,已不復當年。
◎以上資料暨圖片來源:摘錄於網路相關報導以及維基百科分享(僅為繪本相關資料查詢學習為用)
◎資料摘錄整理By Rebe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