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 Snow Queen.jpg - The Snow Queen 繪本相關

 

《夜鶯》關於安徒生的愛情故事

  夜鶯(原版封面)

      誰不知道安徒生的《海的女兒》、《白雪皇后》、《賣火柴的女孩》,還有他的《夜鶯》?

他所寫的夜鶯的故事:那隻古代中國皇帝花園裡的小夜鶯,它的歌聲是那麼的美妙動聽,不但為忙碌的漁夫和窮苦的女孩帶來愉快和歡樂;由於聽著它唱的安慰和希望之歌,甚至原來處在垂危之中的皇帝,他的“孱弱的肢體裡,血也開始流得快起來”,最後終於恢復了體力,神態也清醒了;而等在皇帝身邊準備帶他進入墳墓的死神,則變成一股寒冷的白霧,從皇帝的房內消失。

不要認為這個如此美好的故事是安徒生憑空幻想出來的。像他的其他許多童話一樣,《夜鶯》的創作也是安徒生取材於現實生活,甚至比其他的許多童話更加真實、更加蘊涵著他本人的親身感受,因為故事中作為原型的夜鶯,是一位作家在內心深深愛了一生的歌唱家,有“瑞典的夜鶯”之稱的女高音珍妮·林德。因此可以這樣說:《夜鶯》是作家痛苦愛情的昇華。

珍妮.林德

珍妮·林德(JennyLind,1820 1887)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克拉拉教區(Klara),母親安娜·瑪麗婭·拉德伯格或費爾伯格(AnnaMariaRadberg,orFell鄄borg)出身中產階級家庭,是一家私立小學的教師。她1810年與一位海軍上校結婚,有一個女兒。但這段婚姻只持續了一年多。分手後,安娜感到自己經濟狀況和社會狀況都很不行,就與22歲的尼克拉斯·約翰·​​林德(NiklasJohanLind)同居,另外生了一個女兒,依父母的姓氏取名約翰娜·瑪麗婭·林德(JohannaMariaLind),也就是後來的珍妮·林德。

林德是有音樂才華的,他以解釋瑞典18世紀偉大詩人和音樂家卡爾·貝爾曼(CarlMichaelBellman)的作品為人所知。但他只愛交友、狂飲,非常缺乏責任心,孩子生下之後,他就一走了事,把家交給了安娜。 安娜沒有經濟能力養活孩子,於是在珍妮還只有一歲的時候,就把她交給斯德哥爾摩北郊索倫蒂納的一位風琴手和教區執事卡爾·費恩達爾(KarlFern鄄dal)寄養,後來又被一對沒有孩子的夫婦,以外祖母的名義帶著她一起生活。 珍妮小時長得不漂亮,她在自傳中說自己九歲的時候,是“一個又小又醜又笨,大鼻子、害羞且是長不高的女孩子”。

但這只“醜小鴨”沒有被悲觀的心理所壓倒。她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了快樂。她回憶說:“我踩著我的小腳,邊跳邊唱歌”;她還特別喜歡把歌唱給她的小貓聽,在小貓的脖子圍上一條藍色的絲帶,和它一起玩耍;她也常常一個人坐在窗台上唱,歌聲引起許多過路的行人止步聆聽。 老夫婦住的地方是在斯德哥爾摩中心的一座公園邊上,瑞典“皇家歌劇院”離他們的家不遠。一次,皇家​​歌劇院芭蕾舞演員倫德伯格小姐(MissLundberg)的女僕路過這裡時,聽到了珍妮的歌聲,覺得唱得簡直好極了。她回去之後,迫不及待地告訴她的女主人,並慫恿她也不妨去聽聽女孩動聽的歌聲。

倫德伯格小姐聽過後,非常驚訝珍妮竟有如此美妙的歌喉,相信她絕對是一個天才。她提出可否安排她來皇家歌劇院作一次試唱。歌劇院的總管聽了她的建議後問:“她幾歲?”“九歲。”“九歲!”總管不相信,“這裡可不是幼兒園,而是皇家歌劇院!”但是在聽過珍妮的歌唱之後,他立即改變了主意,幫她獲得政府資助學習聲樂。 珍妮·林德於1838年在斯德哥爾摩首次登台,演唱德國作曲家卡爾·韋伯歌劇《自由射手》(CarlMariavonWeber DerFreischutz)中的女主角、林務官庫諾的女兒阿加特,立即獲得成功。

兩年多後,珍妮去巴黎拜師,師從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最有聲望的聲樂教師之一的曼努埃爾·帕特里修·羅德里格斯·加西亞。珍妮衷心感謝加西亞教給她了“一些重要的東西”,但她相信自己的天賦,她說,她不遵循任何人的規則來唱歌,她努力追求的是要像鳥兒一樣地唱。著有經典音樂理論著作《論音樂的美》的奧地利音樂理論家愛德華·漢斯立克(EduardHanslick)稱讚珍妮·林德的歌唱“接近最偉大的自然界的美的表現”。珍妮·林德作為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與另外兩位歌唱家——德國的亨里埃塔·松塔(Henri鄄etteSontag,1806 1854)和意大利的阿德琳娜·帕蒂(AdelinaPatti,1843 1919)並稱為19世紀的三位“夜鶯”,珍妮也以“瑞典的夜鶯”而聞名。 1843年,丹麥首都哥本哈根以極大的熱情歡迎珍妮·林德來這裡訪問。

在此以前,即1840年的一天,安徒生曾拜訪過她。當時,珍妮雖然接待了他,但態度並不熱情,安徒生甚至認為她的態度“比較冷淡”。這次,是他的朋友,奧古斯特·布農維爾(AugustBournonville)跟他談起珍妮到來的消息。布農維爾告訴安徒生,說珍妮跟他說,她記得安徒生的名字,還讀過他的著作。布農維爾希望安徒生與他一起去看這位歌唱家,這就促成了安徒生與珍妮的再次見面。 珍妮·林德在哥本哈根演出的是德國歌劇作曲家賈科莫·梅耶貝爾創作的​​歌劇《惡魔羅貝爾》(GiacomoMeyerbeer RobertleDiable)。 《惡魔羅貝爾》講的是游吟詩人拉姆鮑特向一群騎士宣稱魔鬼羅貝爾是由惡魔與一女人所生,恰好羅貝爾本人也在聽眾中間,他於是狂怒不已,要殺死拉姆鮑特,只因他的胞妹艾麗絲的愛,才使拉姆鮑特得以倖免。

安徒生為珍妮扮演的艾麗絲所深深感動。安徒生後來在他的《自傳》(TheTrueStoryofMyLife ASketch)里以最崇敬的語言回憶說:“珍妮·林德在《惡魔羅貝爾》中扮演艾麗絲的第一次演出,就像是在藝術王國里的一次新的展示,青春、清新的聲音打動著每個人的心靈;這裡,起作用的是純真和天性,洋溢著思想和智慧。”“由於珍妮·林德,我第一次感受到藝術的神聖,經由她,我學到了一個人在為上帝的效勞中必須忘記他自己。從未有過一本書,或是一個人,比珍妮·林德讓我產生更佳、更崇高的印象。

”安徒生把她看成是“一位聖潔的貞女的形象。” 珍妮文靜的笑容和美妙的歌聲使安徒生動情,“我墮入情網了!”他在日記裡這樣承認。那些天,他們兩人有過多次的見面,珍妮對他顯得溫柔而坦率。對於安徒生的愛,她在一次餞行的宴會上舉杯感謝安徒生的時候含蓄地說:“我希望在哥本哈根有一個兄弟,您願意做我的兄弟嗎?”安徒生明白她的態度。但他的感情仍在熱烈沸騰。

既然不能再在所愛的人面前表達,那麼只有讓自己的筆來表達。美妙的親愛的夜鶯,我是多麼想描寫你。這是安徒生的心聲。他決心要用最美好的字句來描寫珍妮的歌聲。湧滿心頭的奔放的情感,讓安徒生在1843年很快就寫出了一篇非常獨特的童話。在安徒生的筆下,《夜鶯》中的夜鶯是一隻生長在本土海邊花園林間的灰色的夜鶯,而不是來自國外的人造夜鶯。它確確實實是王國里“一切東西中最美的東西”,只是當時沒有立刻為宮廷裡的人所知曉。

在這裡,作家把夜鶯描繪成真、善、美的化身,深沉地表達了他對珍妮純真的愛的情懷,同時又婉轉地批評了那些盲目崇拜外國文化的現象。 珍妮·林德於1852年嫁給了德國鋼琴家、作曲家和指揮奧托·戈特斯密特(OttoGoldschmidt,1829 1907)。

安徒生一生沒有得到珍妮的愛,也沒有得到別的女性的愛。但是一個半世紀來,不但傳記作者在記述這段愛情,還有其他作品也不止一次地在描述他的這段愛情。委內瑞拉詩人阿奎勒斯·納佐阿(AquilesNazoa,1920 1976)創作了一首動人的《漢斯和珍妮的情歌》(BaladadeHansyJenny),歌唱“從未有過像漢斯愛珍妮那樣的純潔的愛情”。

 丹麥哥本哈根Assistens墓園內的安徒生墓碑

 

※資料來源:精品文化論壇 南郭先生 / 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wlib2007 的頭像
    hwlib2007

    拾繪英文繪本讀書會

    hwlib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