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Leo Tolstoy,1828-1910),公認為最偉大的俄國文學家,高爾基曾言:「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西方正典》作者哈洛‧卜倫甚至稱之為「從文藝復興以來,唯一能挑戰荷馬、但丁與莎士 比亞的偉大作家」。曾參加克里米亞戰爭,戰後漫遊法、德等國,返鄉後興辦學校,提倡無抵抗主義及人道主義。創作甚豐,皆真實反映俄國社會生活。
著作:
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主要以1812年拿破崙侵俄的戰爭為中心,敘述三個俄羅斯貴族家族,在戰爭與和平的年代裡,經歷生活中無數的苦痛後,終於體驗出人生真諦的 故事,同時隨著主角的命運軌跡,展露出19世紀初期俄國社會與政治變遷的形形色色,記下歐洲歷史最動盪的時期,氣勢恢宏澎湃,無以倫比。
復活
《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也是對俄國社會最深刻的批判,成為不朽的世界文學名著之一。
一個地主的早晨
本書收錄托爾斯泰早期創作期最出色的10個中篇代表作,包括如《兩個驃騎兵》、「塞瓦斯托波爾」系列與《一個地主的早晨》等著名的作品,展現托爾斯泰在創作生涯開始時所顯露的寫作天分。
安娜‧卡列妮娜
這是一部心理小說,不同階層的多方人士,作者一一揣測他們的繁複心理,筆觸細膩。同時,這也是一部社會改革小說,書名雖冠上「安娜」,書中主要角色卻以安 娜和列文為雙主軸;列文(托爾斯泰的化身)扮演著俄國1860、70年代社會轉型時改革思想的催生者。《安娜卡列尼娜》出版於1877年,迄今130餘 年,已有5次拍成電影,不同世代的明星,如美國的費雯麗、瑞典的葛麗泰嘉寶、法國的蘇菲瑪索,分別詮釋豔光四射的安娜,讓俄國文學稀世珍寶的《安娜 卡列尼娜》,跨足文學與電影,成為更璀璨奪目的明珠。
童年‧少年‧青年
,《童年‧少年‧青年》一書則是他的半自傳體小說,其中的「童年」寫於1851年,當時托爾斯泰年僅23歲,但這初試啼聲之作卻立刻贏得包括屠格涅夫在內的作家大為激賞,在俄國《當代雜誌》發表後,托氏因此一舉成名,奠立在文壇的地位。
*************************************************************************
2.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生於俄國奧廖爾省奧廖爾一箇舊式富裕家庭,父親是一個騎兵團團長,十六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屠格涅夫的媽媽脾氣很不好,經常打罵自己的孩子。屠格涅夫進入莫斯科大學學習一年,隨後轉入聖彼得堡大學學習經典著作,俄國文學和哲學。1838年前往柏林大學學習黑格爾哲學。在歐洲屠格涅夫見到了更加現代化的社會制度,被視為「歐化」的知識分子,主張俄國學習西方,廢除包括農奴制在內的封建制度.
1855年屠格涅夫發表著名劇本《村中一月》,開始逐漸關心知識分子與貴族的衝突問題。1856年他發表小說《羅亭》,塑造了一個具有革命激情,但是缺乏行動的小貴族的叛逆者的形象。1859年屠格涅夫發表《貴族之家》。1860年他發表小說《前夜》。塑造了一個革命這英扎羅夫的形象,杜勃羅留波夫非常看重這篇小說,發表了著名評論《真正的白天何時到來?》斷言「前夜離隨之而來的白天總是不遠的」認為屠格涅夫描繪了革命的前夜。屠格涅夫不同意這一斷語,希望涅克拉索夫不要發表這篇評論,涅克拉索夫沒有同意,導致了屠格涅夫和《現代人》雜誌的決裂。
1862年屠格涅夫發表《父與子》主人公巴扎羅夫狂傲,重視行動,重視科學實驗。是作者假想的新人形象,但是遭到民主派的抨擊。
- 《初戀》(1860)
- 《春潮》〔1872〕
- 《普寧和巴布林》(1874)
- 《貴族長的早餐》(1846)
-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Где тонко, там и рвется (1847)
- 《單身漢》(1849)
- 《村居一月》(1850)
- 《春潮》〔1989〕
********************************************************************
3.普希金
俄 羅斯文學之父普希金是俄國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十九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國 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創立了俄國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提供了典範。普希金還被高爾基 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這本小說集所收的《別爾金的小說》、《杜勃羅夫斯基》、《黑桃皇后》和《上尉的女兒》四部小說,不僅是普希金小說創作中最精彩的佳作,也是整個俄羅斯文學 中最珍貴的名篇。 普希金筆下的“多餘人”和“小人物”形象,“都市小說”和“彼得堡小說”的樣式,“高加索”和“鄉村貴族”的主題,“心理小說”和“愛情故事”的風格,對 包括果戈理、萊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等人在內的後世俄羅斯作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目錄:
別爾金的小說
射擊
暴風雪
棺材匠
驛站長
村姑小姐
杜勃羅夫斯基
黑桃皇后
大尉的女兒
*****************************************************************************
4.杜斯妥也夫斯基
杜斯妥也夫斯基(1821年10月30日—1881年1月28日),偉大的俄國作家,其文學風格對20世紀的世界文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杜斯妥也夫斯基常常描繪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卻都有著不同常人想法的角色,這使得他得以19世紀暗潮洶湧的俄國社會中小人物的心理。部分學者認為他是存在主義的奠基人,如美國哲學家瓦爾特·阿諾德·考夫曼就曾認為「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是存在主義的完美序曲」
作家的起點:
1840年代杜斯妥也夫斯基結識了涅克拉索夫,在他的鼓勵下,1845年杜斯妥也夫斯基寫出他的處女作《窮人》。別林斯基看過後流淚擁抱杜斯妥也夫斯基,稱其為「俄羅斯文學的天才」。1846年1月《窮人》發表。但是不久之後由於文學上的分歧,杜斯妥也夫斯基與涅克拉索夫、別林斯基決裂。
1842年,杜斯妥也夫斯基受命成為中尉,並在一年後從軍事工程學校畢業。1843年,他將巴爾扎克的小說《歐耶妮·葛郎台》譯成俄文,可惜並沒有人因此而關注他。於是在1844年他退伍後,杜斯妥也夫斯基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並在一年後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書信體短篇小說《窮人》。《窮人》連載於期刊en:The Contemporary (Sovremennik)上,廣獲好評。雜誌主編涅克拉索夫在讀完小說後興奮地衝進俄羅斯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的辦公室,大叫:「又一個果戈里出現了!」。別林斯基和他的追隨者看後都有一樣的感覺。《窮人》的單行本在一年後正式出版,杜斯妥也夫斯基也在24歲時成為了文學界的名人。
後期創作
1860年,杜斯妥也夫斯基返回聖彼得堡,次年發表了第一部長篇《被侮辱與被損害的》 。這部作品可以被看作是他前後期的過渡作品,既有前期的對社會苦難人民的描寫,又帶有後期的宗教與哲學探討 。這段時間他文學上有所進展,但生活卻連遭打擊。1864 年他的妻子和兄長相繼逝世,他還需要照顧兄長的家人,這使得他瀕臨破產。他希望通過賭博來還清債務,卻欠下更多債,整個人陷入消沉之中。
為了躲避債主,他被迫到歐洲避債。 出版商答應給他預付款,但是要求他要在半年內寫一部長篇小說。杜斯妥也夫斯基當時正在寫《罪與罰》,沒有時間再寫一部,但是出於生計只得同意。1866年他的代表作《罪與罰》出版,可視作近代世界推理小說鼻 祖;事實上杜斯妥也夫斯基許多世界文學傑作都是先發表於報章文藝副刊,受到俄國人普遍歡迎欲罷不能,再予出版社出版;受歡迎程度達到杜斯妥也夫斯基以口述 說話方式,同時說不同三篇小說故事給三位秘書寫,堪稱文學特技。而另一部長篇離交稿一個月,還沒有寫。在朋友介紹下,他認識了速記學校的高材生安娜 ,兩人高效率的工作,一個月內完成了《賭徒》,于1867年出版。同年兩人結婚 ,在安娜的鼓勵與幫助下,他的生活才開始安定下來 。1868年他完成了《白痴》 。1872年完成了《群魔》。1873年開始他創辦「作家日記」期刊,很受歡迎。1880年他發表了 《卡拉馬佐夫兄弟》這部他後期最重要的作品。1881年杜斯妥也夫斯基準備寫作《卡拉馬佐夫兄弟》第二部。2月9日他的筆筒掉到地上,滾到櫃子底下,他在搬櫃子過程中用力過大,結果導致血管破裂,當天去世,彌留前妻子為他朗誦聖經。葬于聖彼得堡。
- 《窮人》(1846年)
-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1861年)
- 《死屋手記》(1862年)
- 《地下室手記》(1864年)
- 《賭徒》(1866年)
- 《罪與罰》(1866年)
- 《白痴》(1868年)
- 《群魔》(1872年)
- 《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年)
資料來源:中文維基百科
~~by mandy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