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位穿著布基尼的女性

布基尼(阿拉伯語:بوركيني‎‎英語:burkini),又譯作布堅尼波基尼布爾基尼,指的是一種只露出臉、手和腳的前端的女性泳衣,是由澳大利亞Aheda Zanetti所設計。布基尼符合伊斯蘭教對女性服裝的規定,但又夠輕便適合游泳。其設計的目的是符合伊斯蘭的服裝傳統。因此不少女性穆斯林穿著,但因為覆蓋大部份的皮膚,也有一些女性因為防曬考量穿著布基尼。

布基尼的英文burqini是結合burqa波卡罩袍)及bikini比基尼泳衣)的混成詞,不過布基尼既不算波卡罩袍,也不算是比基尼泳衣。Zanetti的公司Ahiida也擁有burkiniburqini這兩個字的商標,不過後來成為類似形式伊斯蘭教女性泳衣的通稱。

2016年時,法國有30個沿海城巿禁止穿著布基尼,多集中於地中海沿岸,目的是為了保障公眾秩序和世俗主義的規則。但此禁令引發許多爭議,法國最高行政法院826日宣布暫停禁止穿著布基尼的禁令。此外,多家主流媒體報導布基尼之銷售量在禁令頒布後反而呈現大幅成長之趨勢。

尼斯發生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當地政府宣布民眾不得於海灘上穿著布基尼。



 

有關布基尼禁著令的報導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818005964-260408

法國南部城市尼斯在714日法國國慶日遭受恐怖攻擊,造成85人死亡。一個月後,著名度假城市--坎城率先禁止女性在海灘上穿「布基尼」泳裝,即包裹全身的穆斯林泳裝。緊接著,另外2城市--盧貝新城和西斯科市也宣佈禁令,接著可能還有另外3個城市也跟進頒布命令,禁止「布基尼」泳裝。

根據BBC報導,目前,已經有幾位婦女因在坎城海灘上穿著「布基尼」被罰錢。坎城市長解釋:「布基尼就像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制服和標誌,因此要禁止」。

法國總理瓦爾斯(Manuel Valls)嚴詞批評穿著布基尼「不符法國的道德價值」,也表示如果有人公開穿著布基尼,他支持市長對此下禁令。 

法國反歧視穆斯林組織則告上法院,但最終敗訴。法國法院解釋,民眾顯著地展現宗教符號,包括泳裝,在法國目前狀態下,容易製造緊張氣氛,因此支持坎城不准穿著布基尼泳裝的禁令。

法國渡假勝地坎城(Cannes)等地區,宣布禁止在公共海灘穿著布基尼(burkini),違者將被罰款罰款38歐元(約新台幣1350元)。   圖:翻攝官網(http://ahiida.com/) 

法「布基尼」禁著令反效果 銷售逆勢上揚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6-08-24/76573

渡假勝地坎城(Cannes)等部分法國地區,宣布禁止在公共海灘穿著布基尼(burkini),違者將被罰款罰款38歐元(約新台幣1350元)。法當地政府宣稱:「任何人不得穿著違反善良風俗和世俗主義的不恰當服裝,進入公共海灘游泳」,但是,此舉反而刺激布基尼在網路上銷售量暴增2倍。

「布基尼」(burkini)是將穆斯林傳統服飾蒙面罩袍布卡(burqa)和比基尼(bikini)泳衣組合而成,穿著布基尼,只會露出臉部、和手腳。

BBC24日報導,坎城(Cannes)通過條例,禁止穿著布基尼進入公共海灘游泳,理由是,這類明確宣揚宗教連結的泳裝,對於現今籠罩在恐怖襲擊陰影中的法國來說,容易造成公共秩序的危害。違反條例者將遭到38歐元(約新台幣1350元)的罰款,禁止令將持續到20168月底為止。

部分法國城市也禁止穿著布基尼,因為當地政府認為,布基尼違反法國宗教世俗化的法律。尤其是在法國發生數起致命的伊斯蘭恐怖份子襲擊事件後,這些討論變得更加敏感。

黎巴嫩裔澳大利亞設計師扎內蒂(Aheda Zanetti)則將布基尼註冊為商標,他表示,布基尼泳裝展現自由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並非對女性的壓迫。設計師扎內蒂指出:「我知道頭巾(hijab面紗(veil代表什麼意義,我知道伊斯蘭是什麼、我知道我是誰。」

扎內蒂發明布基尼,是因為想讓穆斯林的女性也能到海灘活動,布基尼讓穆斯林女性有選擇的自由,她也希望自己的女兒未來有選擇的自由。

 

※伊斯蘭婦女穿著布基尼的影片請自行連結點閱以下網址:

https://youtu.be/nFrA6z_jnk0

 

延伸補充:有關伊斯蘭婦女的服飾介紹

http://www.storm.mg/amparticle/161089

https://www.bomb01.com/article/10683

為什麼要戴頭巾、穿罩袍?

穆斯林女性佩戴頭巾是源於伊斯蘭教的「羞體」觀念,穿得體的衣服不僅是用來遮羞,也是令真主(allah,又譯阿拉、安拉)喜悅的重要義務。詳細規範上《古蘭經》對男女修體都有要求,但伊斯蘭教相信男女有別,男性須遮蓋的部分主要為膝蓋以上區域,不應穿著過短的短褲;而成年女性除了下身,則需另以「頭巾」遮住胸膛、首飾等部分。

早在伊斯蘭教出現前,中東地區女性就有配戴頭巾的習慣,《古蘭經》沿用頭巾一詞,因此經文內雖未嚴格規範,多數教派都認為至少應佩戴頭巾,部分較嚴格的教派如瓦哈比(Wahabi)、罕巴里(Hanbali)等則認為臉部也須遮住。基於這種教義解釋上的分歧以及各地文化差異,穆斯林女性服飾也發展出極為多樣的形式,越開放的城市女性越可自由選擇樣式,因此可見到多種不同款式。

 

 

◎以上查詢資料來源摘要取自於網路新聞等公開資料相關說明

◎圖片來源摘要取自於網路網路新聞提供 

◎資料整理摘要: By Rebecc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wlib2007 的頭像
    hwlib2007

    拾繪英文繪本讀書會

    hwlib2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