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鯊(學名:Rhincodon typus、英語:whale shark),又名鯨鮫、豆腐鯊、大憨鯊,閩南語稱憨仔鯊,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屬於軟骨魚綱鬚鯊目鯨鯊科。截至目前為止,生物學家實際記錄到的最大尺寸為12.65公尺長,21.5公噸重,其他體型更大的個體報告並未確認。鯨鯊為鯨鯊科(Rhincodontidae,1984年前稱為Rhinodontes)及鯨鯊屬中唯一的成員。
鯨鯊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海域中,壽命可達70年至100年。鯨鯊具有非常寬大的嘴巴,是一種濾食動物,主要捕食小型動植物(包括浮游生物)] 「鯨鯊」這個名稱來自魚類生物學,表示鯨鯊的體型與鯨魚一樣龐大,而且牠們跟許多鯨魚同樣都是濾食動物。
鯨鯊棲息在熱帶與溫帶海域,大約分布在南北緯30度的範圍。鯨鯊每年春天會遷移到西澳洲中部的大陸棚海域,這裡的寧格羅珊瑚礁(Ningaloo Reef)為鯨鯊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浮游生物)。
雖然鯨鯊通常出現在近海地區,不過人類也曾經在沿岸、潟湖、珊瑚礁、河口與運河發現牠們的蹤影。人類也曾經在700公尺深的海域發現過鯨鯊。鯨鯊通常單獨活動,除非在食物豐富的地區覓食,否則牠們很少群聚在一起。雄性鯨鯊的活動範圍比雌性更大,因為雌性鯨鯊比較偏好出現在特定的地點。
身體結構及外觀
鯨鯊擁有一個寬達1.5公尺的嘴巴,10片濾食片上內含了300-350排細小的牙齒。鯨鯊擁有5對巨大的鰓,兩個小眼睛則位於扁平頭部的前方,鰓裂剛好位於眼睛的後方。身體大部分都是灰色,腹部則是白色。每條鯨鯊的斑點都是獨一無二的,生物學家可以用來辨識不同的個體,所以也可以精準的判斷鯨鯊數量。鯨鯊的表皮有黃白色的斑點與條紋,厚度達到10公分。鯨鯊擁有2個背鰭,第1個背鰭比第2個背鰭還大,外觀成三角形。鯨鯊的胸鰭可以長達4.8公尺,尾鰭則長達2.4公尺,呈新月狀,上半部比下半部還長。鯨鯊的皮膚厚達15公分,可以有效抵抗其他生物攻擊。鯨鯊的游泳效率並不高,因為牠們的身體和一般魚類不同,每小時的平均速度大約只有5公里。鯨鯊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平均身長估計為9.7公尺,重量為9公噸
食物
鯨鯊是一種濾食動物,也是目前已知3種濾食鯊魚之一,另外2種分別為巨口鯊與姥鯊。鯨鯊以浮游生物、巨大的藻類、年幼的聖誕島紅蟹、磷蝦與小型的自游動物(例如小型烏賊與脊椎動物)為食,小型魚類及魚群交配時所釋放出的魚卵及精液也是食物來源,所以牠們是一種雜食動物
牠們的牙齒並非扮演覓食的作用,事實上它的尺寸並不大。鯨鯊覓食時會先張嘴吸進一大口海水,然後閉上嘴巴,最後從鰓將水排出。在嘴巴關閉與鰓蓋打開之間的短暫期間,浮游生物就被排列在鰓與咽喉的皮質鱗突(dermal denticles)所困住。這個類似過濾器般的器官是鰓耙的獨特變異,可以阻止任何大於2至3公厘的物體通過,液體則會被排出。任何被鰓條之間的過濾器官所阻塞的物體會被鯨鯊吞下去。鯨鯊是一種活躍的濾食生物,靠著嗅覺來攻擊浮游生物或魚類這些目標。牠們在覓食時不需要向前游泳,人類經常觀察到鯨鯊藉著身體上下擺動著來吸入與排出海水,吞食其中的動物。
雖然鯨鯊擁有巨大的身軀,但不會對人類造成重大的危害。科學家經常用牠們來教育社會大眾,不是所有的鯊魚都會「吃人」。鯨鯊的個性事實上是相當溫和的,也會與潛水人員嬉戲,有時甚至會讓人騎乘(ps.鯨鯊有[海洋中溫柔巨人]之稱gentle giants of the sea)
鯨鯊有時候會與其他小型的魚類一起出現,特別是鮣魚(鮣魚的頭頂上有一個吸盤,用來吸附在其它大魚身上以移動位置)。
繁殖
鯨鯊會將卵留在身體內,直到幼鯊生長到40至60公分後才釋出體外,這顯示出幼鯊並非全部同時出生。雌鯊會將精液保存下來,然後在一段長期時間中穩定的繁殖出幼鯊。生物學家認為鯨鯊會在30歲左右達到性成熟,牠們的壽命可以達到70至100年。
保護
鯨鯊幾乎沒有天敵,人類進行的漁業活動是它們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目前生物學家仍無法掌握鯨鯊的數量,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為鯨鯊是瀕危物種[2],波昂公約則將這種鯊魚列入瞭解中的遷移性鯊魚備忘錄名單。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在2002年把鯨鯊列為附錄二物種,顯示鯨鯊保育獲得全球共識。
馬爾地夫在1995年開始禁止獵捕鯨鯊,是最早針對鯨鯊進行全面保護的國家。
臺灣曾經是鯨鯊主要的獵捕區域之一,因為鯨鯊的肉質相當軟嫩,所以在臺灣被俗稱為豆腐鯊。臺灣從2002年7月開始將每年鯨鯊的捕撈數量限制在80尾,最終在2008年開始全面禁止這類商業活動。臺灣目前已經實施全球第一個鯨鯊捕獲與監控系統,並開始利用衛星定位標識籤標識放鯨鯊來研究其棲息的深度、不同季節的移動洄游模式及原因
** 鯨鯊知識簡單總整理**
鯊魚家族裡性格最溫順的鯨鯊,與我們印象中海洋頂尖掠食者的樣貌可是大相逕庭,不僅沒有攻擊性,還有著不懼怕船隻、人類靠近的憨直性格,常被臺灣漁民稱呼為「大憨鯊」。然而,鯨鯊還有什麼特別的祕密呢?5個冷知識讓你更加認識海中這隻「溫柔的巨人」。
Q1. 鯨鯊真的不吃人嗎?
雖然鯨鯊有著寬達1.5公尺的「血盆大口」以及巨大的身軀,看似可怕,但鯨鯊其實是雜食性的濾食動物,牠們的牙齒其實非常細小、沒有咀嚼的功能,而是以魚鰓過濾海水方式進食,浮游生物、藻類、小型魚類、磷蝦、烏賊都在牠的菜單上。除了不吃人,許多記錄中可以看見鯨鯊偶爾還會主動露出肚皮,希望人類幫忙清理腹部的浮游生物。
Q2. 鯨鯊的眼睛長滿牙齒?
這是被科學家稱為「眼齒」(eye denticle)的構造呢!鯨鯊的眼球佈滿了一種看似細小的牙齒,經過研究顯示,這些細小眼齒就像護甲一般,為鯨鯊沒有眼皮的眼睛提供額外的保護。
Q3. 鯨鯊是鯨魚還是鯊魚,為什麼叫作「鯨鯊」呢?
「鯨鯊」這個名字,常常讓人懷疑牠們究竟是鯊魚還是鯨魚。這個命名是源自魚類生物學,表示鯨鯊的體型就像鯨魚一樣龐大,而牠們恰好也跟大多鯨魚一樣,都是濾食動物,但鯨鯊實際上是鯊魚的一種。
Q4. 鯨鯊有多大?世界上最大的魚類不是鯨魚嗎?
提到世上最大的魚類,很多人心中都會浮現出藍鯨,但鯨魚其實是哺乳類。
而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非鯨鯊莫屬。鯨鯊的體長平均9.7公尺、9公噸,最大的紀錄就出現在臺灣:長20公尺、重量達34公噸,比一台公車還要重
世界上最大的魚類其實是鯨鯊,而且牠們身上的斑紋,就和人的指紋一樣,每一隻都有不同的紋路
Q5. 鯨鯊有天敵嗎?
鯨鯊在海裡幾乎沒有天敵。對於海洋生物而言,獵捕鯨鯊簡直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即使是虎鯨、大白鯊等頂級獵食者,龐大而充滿力量的鯨鯊還是能輕易地對牠們造成傷害;此外,鯨鯊厚達15公分的皮膚,更為牠們帶來銅牆鐵壁一般的防禦能力。
但由於鯨鯊數量少、到可繁殖的成熟期長,加上長期遭人類濫捕,讓鯨鯊迅速成為瀕危物種。目前鯨鯊最大的天敵,正是人類。
鯨鯊與鯊魚們面臨的生存危機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鯨鯊評估為瀕危物種,保護遷徙性野生動物的波昂公約也將這種鯊魚列入備忘錄名單;而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則自2002年開始,把鯨鯊列為附錄二(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物種,顯示鯨鯊保育的議題已獲得全球共識。
人類進行的漁業活動是鯨鯊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隨著全球漁業捕撈規模擴大及技術進步,讓混獲的狀況日益嚴重,鯊魚就是最嚴重的受害者之一。
臺灣混獲鯊魚數量為全球第一,是因為臺灣為全球主要的鮪魚捕撈實體,在鮪魚與鯊魚的生活水域重疊的情況下,又以相同魚餌為食,使得臺灣大部份漁船所使用的延繩釣法,反而成為最容易混獲鯊魚的漁撈方法。
此外,國際市場對於鯊魚製品的穩定需求,引發漁船對鯊魚的刻意捕撈,俗稱豆腐鯊的鯨鯊也成為漁業的捕捉目標之一。鯊魚製品不僅被廣泛運用在我們的飲食,包括魚翅、鯊魚煙以及魚丸、魚板等加工食品;而常見的保健食品、化妝品中都可能含有鯊魚的肝油、軟骨素、魚皮等成份。臺灣蓬勃的鯊魚進出口貿易,甚至於國際間名列前茅。
世界鯨鯊日,呼籲大眾保育鯨鯊
每年8/30是世界鯨鯊日,鯨鯊的保育需要大家重視!位於海洋食物鏈頂端的鯊魚,在食物鏈中能有效的維持生態平衡以及物種多樣性,牠們的數量變動也將直接影響整個生態系。
鯨鯊雖是已知繁殖數量最多的一種鯊魚,每次可產下300尾以上,然而因為鯨鯊生長期漫長,平均需達2、30歲才擁有繁殖能力,卻往往在未成熟階段便遭受捕殺,這樣的情形對鯨鯊的物種延續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資要來源:
1.維基百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