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蓮》(法語:Les Nymphéas 發音:[nɛ̃.fe.a])是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內所繪的系列油畫作品,總共約有250幅。這組繪畫作品主要描繪的是莫內在吉維尼花園中的睡蓮,創作花費了莫內晚年的大部分時光,且繪成於莫內罹患白內障時期。首批作品於1909年5月於巴黎丟朗-呂厄的畫廊中展示。《睡蓮》組畫是莫內晚年作品的一個成熟系列,也更進一步成就了他印象派大師的名號。1883年,時年四十多歲的莫內在妻子離世後,搬到了巴黎郊區一個寧靜的小鎮吉維尼,以畫為生。七年後,他從長期購買他作品的畫商保羅那裡得到了一筆錢,他買下了房屋和庭院後,開始打理他的花園,並挖了一個人工池塘,種下了一池睡蓮。起初只是觀賞睡蓮,後來他漸漸產生了創作的衝動——「池裡的精靈浮現在我眼前,我舉起了調色板」,就這樣一幅幅睡蓮畫作誕生了,睡蓮成了他晚年繪畫的主題。如今這些睡蓮畫作散落在世界上千個大美術館、博物館,流到市場上的作品也被各國收藏家爭相購買珍藏。
☆「睡蓮」系列的作品中,莫內側重的是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化無窮的外貌。因油彩描繪下來的,不是所見的物體本身,而是畫家觀照的過程。晚期的睡蓮作品,具有壁畫的大小,創造了另種裝飾效果,也具有自然神秘主義的氛圍。
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繪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遠處延伸的視覺效果。在大師的筆下,睡蓮的葉子是純綠色的,而花朵卻像暗紅的火焰。
看似隨意的彩色線條筆觸柔美,似乎讓水流動起來,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間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觀者站在畫旁,就如同佇立在池塘旁邊,竟能領略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蓮花別樣紅”的唐詩意境。
睡蓮開在水裡,淡定從容的伸向天空,沒有紛擾,無憂無慮的仰望蒼穹,《睡蓮》可以說是莫内一生對光與色表現的總結。
畫名:夏末清晨的乾草堆 Grainstacks at the End of Summer, Morning Effect
- 作者:莫內 Claude Monet
- 年份:1890 年
- 原作材質: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 原作尺寸:60 x 100 cm
- 館藏處: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 Musee d’Orsay, Paris
《乾草堆》(法語:Les Meules)是法國印象主義畫家克洛德·莫奈的一系列繪畫作品,這些作品都以「乾草堆」為主題,其中主要作品有25幅(威爾頓斯坦索引編號:1266-1290),均為布面油畫,完成於1890年夏末到次年春季。有時候《乾草堆》系列也包含其他的同主題但不同標題的畫作。這一系列作品以其對每天、每季不同時間的光線的敏銳觀察而出名。繪製地點是法國吉維尼莫奈居所附近。《乾草堆》系列是莫奈非常出名的作品,現在這些作品大部分收藏於巴黎的奧賽博物館和瑪摩丹美術館,此外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蘇格蘭國家畫廊、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等等世界各地的美術館中也有收藏。
顧名思義,這一系列畫作繪製的全部都是乾草堆和谷堆。諾曼底地區的乾草堆高度一般在15~20英尺(4.6~6.1公尺)之間,本來鄉間人民用來慶祝豐收的。同時也是一種儲藏稻穀直到其易於和稻桿分離的方法。 這些稻穀被這樣堆積在一起之後,農民們就開始等待打穀機一個村一個村地為他們打穀,因此耗時頗久,常從一年的七月份持續到來年三月。直到聯合收割機普及,這種在諾曼底鄉間存在了一個世紀之久的打穀方法才消失。乾草堆的形狀在不同地區會有差異,但是在吉維尼所在的諾曼底地區通常都是圓形的。
在一次散步中莫奈注意到了這種景觀,便要求女兒布蘭奇幫他帶上兩幅帆布,預計分別用來繪製陰天和晴天的乾草堆,而當時他認為這已經足夠。 但後來他意識到僅憑一兩幅畫並不能很好地表現乾草堆的印象,有願意幫助他的人便運來了整整一手推車的帆布供他繪畫。此外,實際上一開始莫奈是打算使用現實主義的繪畫技巧來繪製乾草堆,但後來在畫室中改變了主意。
在繪製《乾草堆》系列之前,莫奈的一些早期風景畫(威爾頓斯坦索引編號:900-995,1073)中就出現了乾草堆的身影,在1213-1217號作品中1888年的乾草堆就是主題。不過儘管一些學者有異議,一般還是認為唯有1266-1290號作品才是真正的《乾草堆》系列。
年份 |
1890-91 |
類型 |
布面油畫《乾草堆(夏末)》 Wheatstacks (End of Summer), 1890-91 (190 Kb); Oil on canvas, 60 x 100 cm (23 5-8 x 39 3-8 in),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jpg 藝術家 克洛德·莫奈 年份 1890-91 類型 布面油畫 尺寸 60 cm × 100 cm(23 5 |
尺寸 |
60 cm × 100 cm(23 5 |
技巧
《乾草堆》是莫奈的早期作品,它們通過對一個主題進行重複來闡釋大自然時間、季節和天氣變化產生差異,而莫奈在1889年才產生了這些想法。雖然表面上繪製的全部都是一樣的乾草堆,但潛在的主題是瞬息萬變的光線,大量重複創作使得莫奈得以對精密的光線進行深入的研究。這一系列作品中的第一幅始繪於1890年9月末或10月初。 雖然莫奈常毀掉他不滿意的作品,但《乾草堆》系列全都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在繪製這一系列畫的時候,莫奈也同時進行著其他作品的創作,因此每日都很早就開始工作,有時在早上三點就起床了。 隨著早上和中午光線漸變,莫奈在不同時間繪製不同的作品,有時每天會同時繪製十二幅作品,每一幅都有著獨特的光線構造。
Meules, effet de neige,1890-91,蘇格蘭國家畫廊
莫內「乾草堆」的研究主題,是在同一場景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刻、不同的光線,草垛所呈現的色彩的微妙的變化。
他敏銳的觀察並捕捉這種光與色的微妙的變化,並尋找到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和形式,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在近一年的時間裡,無論是漫長炎熱的夏日,還是白雪皚皚的冬日,晨曦微露的黎明,露珠搖曳的清晨,陽 光正耀的正午,晚霞彌漫的黃昏,他細心的觀察著在不同時刻中草垛的變化,一天常常同時在幾幅畫布上作畫。
莫內能夠以獨特的眼光捕捉大自然不同的美,並以精確的色彩和筆觸把它表現出來,譜寫了一首首充滿和諧韻律的禮贊大自然的生命之歌。
1891,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
《白楊樹》(法語:Les Peupliers)是法國印象派畫家克洛德·莫奈在1891年夏季和秋季完成的系列畫作的統稱,主題都是離當時莫奈在吉維尼的居所不遠的艾普特河畔的白楊。實際上這些樹屬於當地公社,而在莫奈完成畫作之前他們便欲將這些樹拍賣掉,因此莫奈不得不將這些楊樹買下。在完成畫作之後,莫奈將這些樹賣給了當地的木材商。
1900,蘇格蘭國家畫廊
《四棵白楊樹》,1891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白楊樹」系列當中,莫內的特色是在於說,他去捕捉不同的光線,所以在同一天、不同的時刻,同樣的場景所出現的這個光線,或者是說在不同天氣的情況下,光線會有什麼樣的變化,都讓莫內的巧手給捕捉了下來。
《莫內花園內的日本橋》
莫內把吉維尼借住的家買下後,在果樹園間種上喜愛的花,塑造成一個百花繚亂的大庭園。而後進一步把花 園前的土地買下,把塞納河的支流溜河(Ru R.)堵住,引水造池,並搭建了一座日式的「凸鼓橋」,水面 上浮植睡蓮,岸邊種植了很多垂柳。這個庭園,成為莫內晚年創作的舞台。
莫內最晚年的作品,除了睡蓮外,還有許多可能是未完成的作品。從這些作品,我們可以發現,莫內的繪畫 已達到寫實主義的頂點,與對極的抽象主義只有一紙之隔了。
1883年,莫內在吉維尼著手打造心目中理想的花園,隨者花園不斷擴大改變,1893年,莫內買下一塊沼澤地,在池塘中栽植他想畫的水生植物,1895年,莫內決定銜接池塘的兩岸搭建一座仿日本造型的拱形木橋,但橋身是綠色而不是東方的朱砂紅,柳樹也在此時開始種植。
1899年,莫內共畫了18幅以花園與日本橋為主題的畫作,但直到1918年,莫內才又進一步發展「日本橋」的主題,從夏季到秋季,莫內在清新的河域,畫下被柳樹環繞的〈日本橋〉。
◎以上資料暨圖片來源:摘錄於網路(維基百科、名畫賞析等)相關介紹
◎資料摘錄整理:By Rebecca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