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海鸚(學名: Fratercula arctica)
Puffins是遠洋海鳥,海雀科海鸚鵡屬,該屬包含三個物種:北極海鸚鵡、角海鸚鵡與花魁鳥。
(註: 北極海鸚分布在北大西洋, 角海鸚及花魁鳥分布在北太平洋)
- 分布範圍:
北極海鸚鵡是唯一出現在北大西洋的種類,大約分布在北極圈最南界的北大西洋沿海一帶,從北歐到法國北部、愛爾蘭、冰島等地,及加拿大南部至美國緬因州海岸都可發現, 其中,冰島為最大棲息地, 佔了近60%的數量。在冰島上,就住有約1000萬隻北極海鸚, 。最大的群落是在冰島的韋斯特曼納群島。2009年,科學家估計當地有110萬個巢穴,而其數量達400萬隻。
- 特徵:
大西洋海鸚(Atlantic Puffin),他們有橙色的喙(嘴巴)和橙色的腳,配上黑色羽毛白色的肚子,顏色鮮豔是他們的標誌,眼睛被一個類似正三角形的花紋圍繞。
平均身高約25-35公分, 重量約380g-450g, 平均壽命達20-25年, 歷史上最長北極海鸚曾活到38歲。
此外, 他們的喙(嘴巴)會在冬天的時候褪色成灰色,只有到春季的時候才會變回鮮豔的橙色,目的是為了繁殖、吸引異性。
- 生活習性:
Puffin一般居住在海上(約8個月的時間),冬天的時候就是靠在海裡捕魚為生,他們最愛的食物就是鯡魚和沙鰻魚。海鸚是很好的泳手,他們潛水的深度可以有最多60m深;同時他們也是飛翔小能手,他們的拍翼速度可達每分鐘400次,時速80km/h 。
Puffin只有在交配(築巢)季才會上岸,而這段日子正好是每年的夏天。Puffin是一生只有一個固定伴侶的鳥類,他們的“忠貞”不單只體現於選伴侶方面,同時也體現在選家的位置方面。一旦他們和伴侶選定了一個陸上築巢的地點(Puffins喜歡把家安在面海的岩石峭壁之間),接下來的每一年他們都會和伴侶飛回同一個地方築巢、生蛋,真的是想一想都覺得他們特別浪漫呢~
Puffin除了奉行一夫一妻制外, 雄Puffins會負責築愛巢,而且一般不會放棄這個家或者另覓新巢,即便是要回海上過冬,但來年還是回老家舊巢繁衍下一代。Puffins兩口子之間十分親密,表達愛意的方式是以鳥喙相互敲擊。每年四到八月只產下一顆白色大卵,由雄雌親鳥輪流孵化。大約六到八周,雛鳥出生後,親鳥悉心照顧,輪流捕捉海魚餵食。直到冬季幼鳥飛羽豐盈,能獨自在海上生活為止,育兒期長達三個月長大的幼鳥,會選擇皓月當空的夜晚展開第一次飛翔,由棲息的峭壁一躍而下,半飛行半滑翔的降落在海面上,展開單身生活,直到四、五年後成熟,才追求終身伴侶
此外, 鸚鵡捕獵技巧高超,可一次捕抓許多小魚,但貪吃的模樣大概只在繁殖季才出現,因為這些魚是要帶回巢餵食幼鳥的。親鳥每天可來回巢穴與海上四五趟,每次至少銜回十條小魚,最高紀錄曾發現有八十三條沙鰻!這要歸功于海鸚鵡鳥喙上多了一塊特殊的骨骼架構,不僅能滿「嘴」而歸,還可防止到嘴的魚兒溜掉。
什麼時候最適合到冰島看Puffin?
他們每年冬天都會飛離冰島到海上過冬,所以只有在每年夏天(5~9月),其中最佳的月份是:五月中下旬開始至八月(四月底開始Puffin 才會陸續回到冰島築巢,而在九月初他們幾乎都已經飛離冰島),大家才能在冰島找到他們的蹤跡。
◎ 補充資料 - 角海鸚及花魁鳥特徵及分佈地 **
- 角海鸚(Fratercula corniculata)
長38厘米,翼展58厘米,重620克。
北太平洋: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及英屬哥倫比亞海岸;於加利福尼亞州及下加利福尼亞州過冬。
- 花魁鳥(Fratercula cirrhata)
長38厘米,翼展63.5厘米,重780克。[10]
北太平洋:英屬哥倫比亞、橫跨整個阿拉斯加東南部及阿留申群島、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及整個鄂霍次克海。於日本本州及加利福尼亞州過冬。
1. https://cn.guidetoiceland.is/connect-with-locals/6640/all-about-puffin-in-icelan
2. 網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