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百老匯-全球知名的劇場文化重鎮
百老匯(Broadway)的英文原意為「寛闊的街」,是紐約市最早的一條南北向的大道,可以追溯至新阿姆斯特丹的殖民。百老匯這個名字也是從荷蘭文 Breede weg 翻譯過來的。地理上百老匯指紐約市中以巴特裡公園(Battery Park)為起點,由南向北縱貫曼哈頓島,全長25公里的一條大道。街道兩旁分佈著幾十家劇院,是美國戲劇和音樂劇的重要發揚地。
許多美國的城市都有街道稱為「Broadway(大街)」;不過,由於紐約市曼哈頓的Broadway週邊,劇場蓬勃,全球知名,使得「Broad-way(百老匯)」不但成為紐約劇場的代名詞,也成為劇場文化的表徵。
這裡大大小小的劇場上演的節目有場面壯觀的音樂劇、舞台劇經典名作,也有創新前衛的新劇場製作。根據劇場大小,分為Broadway、Off-braodway、Off-off-braodway。起碼有四百六十五個座位的劇場才稱為Broadway。從字義上看,Off-braodway應該是百老匯外圍,其實,許多上演舞台劇的小型劇場被稱為Off-Bro-adway卻是與Broadway級的劇場比鄰。
百老匯的大型音樂劇,例如《四十二街》、《劇場魅影》、《屋上提琴手》和《獅子王》,都是上演經年膾炙人口的賣座劇。由於許多來紐約的觀光客希望能看一場百老匯秀才覺不虛此行,熱門音樂劇場場爆滿,住在紐約的人想看一場劇,總得在幾星期前就訂票。
紐約百老匯是許多國際知名演員發跡之地。不久前去逝的影壇傳奇馬龍.白蘭度就是在一九三零年代在百老匯演出田納西.威廉斯的舞台劇《慾望街車》,而被好萊塢發掘。近年來走紅美國影壇的澳州演員休.傑克曼也是在百老匯音樂劇《奧克拉荷馬》中載歌載舞的演出讓人印象深刻,奠定了他在美國影藝界的基礎。
美國影藝界有項說法:演員若能在百老匯劇場闖出名號,就是進軍大銀幕的捷徑。不過,想擠進百老匯製作的戲劇可不容易,並不是每一齣劇都受到歡迎。製作百老匯大型戲劇或是音樂劇的製作成本相當高,基於賣座的考量,許多製作人會以高價聘請知名的影星擔綱。喜劇演員馬修.波德瑞克、卡文.克萊恩和尼丹.蘭就是紐約劇場的常客;《異形》和《冰風暴》的演技女星雪格妮.薇佛今年秋天就在百老匯演出舞台劇;幾度主持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比利.克利斯多最近也會在百老匯推出個人秀。由於好萊塢大明星對於現場演出的興趣,更增加百老匯的賣點。
對於紐約人而言,百老匯最輝煌的時代其實是在電影和電視成為娛樂主流之前。當年紐約人看一場百老匯劇的花費,比一張電影票價還低。現在一張音樂劇的票價經常在上百美元之譜。舞台劇和一些創新製作的觀眾比例中,紐約人還是佔多數,熱門音樂劇的觀眾則多半是觀光客。
到紐約遊覽,百老匯的秀不可錯過,畢竟它也是美國流行藝術的櫥窗之一。
明斯科夫劇院(表演劇目:獅子王)~
美琪大戲院(表演劇目:歌劇魅影)~
大使劇院(表演劇目:芝加哥)~
冬季花園劇院(表演劇目:媽媽咪呀)~
~資料來源摘自網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