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俗稱獅子,是一種生存在非洲和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其雄性的鬃毛是其特徵之一。它是大型貓科動物中最成功的一種動物,過去它分佈在多個洲,今天它的生存環境已經相當小了。漢語「獅」一詞音譯自波斯語 Shir (شیر)。中國本來沒有獅子,張騫通西域以後才知道印度有獅子的存在。
- 外觀特徵
雄獅重達272.16公斤(600磅),全長達3.048公尺(10英呎),母獅體型較公獅小,但全長仍可達2.4384公尺(8英呎),體重重達181.44公斤(400磅),相當於兩個成年男人的重量,是非洲最頂級的掠食者。公獅頸部周圍包著一層的鬃毛名為「獅鬃」,獅鬃顏色不等,包括金褐、咖啡、黑色,有些獅的獅鬃濃密而雜亂,有的稀疏且平順。 動物專家發現每隻獅子的鬍子部位特徵不會完全相同,就如同人類的指紋不相同特徵一樣,因此辨認獅子身份可依靠此特徵作為辨識方法,並且不會因為年齡變化而有所改變。
- 生存環境
過去從歐洲南部、西亞、印度和非洲都有獅。冰川期間一個亞種還在中歐和北美洲生存過,但冰川期後它們就消失了。按當時學者的報導,到古希臘時期在巴爾幹半島還有獅生存。一般認為歐洲的獅在公元1世紀由於人類的活動滅絕。
今天絕大多數獅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撒哈拉沙漠以北的獅於1940年代滅絕。20世紀時在亞洲的獅幾乎全部被消滅,只有在印度的一個自然公園還有少數倖存。
過去除森林外,獅在所有的生態環境中都有,今天它們的生存環境大大地縮小了。它們比較喜歡草原,也在旱林和半沙漠中出現,但不生存在沙漠和雨林中。
- 生存方式
與其它大型貓不同,獅是群體生活。地形和獵物的多少決定一個群的大小,一個群可以由3至30隻獅組成。雄獸在一個群內只待一段時間,此後它往往去找另一個群。雖然如此,在一個獅群中雄獅的地位比雌獅的高。一般在一個獅群中只有一隻成年的雄獅,幼獅在獅群中一般待三年,此後雄性的青年被驅逐出群,而雌獸則留在群內。
一個獅群的領地面積從20到400平方千米不等。一個領地的大小與獅群的大小和領地內獵物的多少有關。獅群一般用糞便、尿和從遠方就聽得見的呼叫聲來標誌它們的領地。
雌獅的懷孕期一般是四個月,此後它生二至四隻幼獅。幼獅的體重一般是1.5千克。幼獅不但可以在它的母親身上吸奶,而且可以在群中的每隻雌獅吸奶。對幼獅的撫養是整個獅群的任務。幼獅的吸奶期是四個月,此後它們還跟著母親約兩年。雌獅一般在三年後,雄獅在五年後性成熟。
獅可以活20年。一般只有雌獅會活這麼長。雄獅一般在此之前就會被一隻年輕的雄獅殺死或驅逐,它們一般不會再找到一個群,往往餓死。一般雄獅的壽命不超過12年(與一個小學生的平均年齡持平),相反一般雌獅的壽命約15-18歲(與一個中學生的平均年齡持平)。在動物園中有些獅子活到34歲。
一般雌獅獵取食物,雄獅只在它們年輕時,鬃毛還沒有完全成熟時狩獵。它們深色的鬃毛使它們比較容易被看見,因此不太容易獲得成功。一般它們潛伏靠近獵物,然後跳起將獵物撲倒。小的獵物一般被咬斷頭頸,大的獵物的頭頸被撕破或被壓抑窒息。一般出獵的時間是夜晚或清晨涼爽的時候。
獵物中包括羚羊、小羚羊、牛羚和斑馬,也包括狒狒、兔、鳥,有時甚至魚。獵物被捕獲後按群內地位的高低捺食:首先是雄獅,然後是地位最高的雌獅,幼獅最後。往往會因此產生群內的地位爭端,這樣的爭鬥往往會導致受傷。
獅子往往也食腐食。被從群內驅逐的雄獅一般只食屍體。它們搶奪其它食肉動物如豹或獵豹的獵物。獅子也從鬣狗口中搶奪食物。 當幼獅夭折時,母獅通常會有悲嚎喚醒幼獅的動作,在毫無甦醒反應之下,母獅並終將幼獅吃掉。
如同非洲的其它大動物,對獅子來說最大的危險是人的獵捕。在所有獅子活動的地區,在過去一些年中對它們的獵捕減少到了可以容忍的地步。
疾病是另一個大的威脅。1995年在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首次發現對獅子致命的肺結核。在這個公園的南部90%的獅子已被感染,而這個疾病還在向北部擴展。獅子的病是從它們的主要獵物之一 — 野牛 — 身上感染來的,而野牛是在與家牛接觸後感染的。野牛的感染率達70%。這種病在獅子身上主要發在消化系統。獅子得病後體力衰弱,變瘦,一般在數年內死亡。
除了結核病外還有另一種病威脅獅子的生存。也許它們是使得獅子感染結核病的原因。約60%到70%的獅子帶有一種被稱為FIV(Fel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貓科免疫缺陷病毒)的病毒。這種病毒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相近,它損害獅子的免疫能力。至今為止沒有對付這兩種病的疫苗。
留言列表